新世纪小学数学二上教材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世纪小学数学二上教材解读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除法运算的方法。第一步把实际问题变成除法问题。为此,要从问题中找到相关的数学信息:总量、单位量、单位数等已知数或未知数的信息。 第二步探索算法:从直观运算到算法运算。前两种算法学生有经验(画圈和多一对应关系);第三种算法用重复减法表示除法,从而理解除法是跳着往回数的计数策略;第四种算法与第三种算法一样,是脱离具体情境的算法,用乘法口诀求商,也表示除法是乘法的逆向过程。 解题方法的优化,突出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 重视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 统计快乐的的动物的数量,为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提供背景。。 通过圈与算,认识“倍”的图形语言表达与符号语言表达形式。 也可以用度量的角度理解“倍”,如用猴子的数目为度量单位去度量鸭的数目,得到的量数是2,这个2表示鸭数的猴的2倍。 “倍”的本质就是两个数量之间的 “多一对应关系”。如,鸭数与猴数是“2-1对应关系”,即鸭数是猴数的2倍。 “倍”是刻画关系的数,不是数量,所以没有单位。 问题1,除了教材的解答外,还可以用“多一对应关系”进行推理:小牛买的笔是小兔的3倍,所以,小牛花的钱也是小兔的3倍。 “倍”的概念与乘除法密切相关,因此,要认真读题,选择适当的运算(乘法或除法)。 在乘法与除法混编的情境中,理解倍的意义,会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 用几何直观,遇到数目比较大时,可以用“1”表示多的策略,简化图形。 可以多角度地理解倍的意义。从几何直观、从“多一对应关系”、从度量的角度 理解“倍”都值得关注。 贴画的个数与行数的6-1对应关系。 6的乘法口诀。 创设情境,探索可以用“倍”来描述的乘法规律。如,观察下面算式,有什么发现: 3×2=6 6×2=12 3×4=12 6×4=24 3×8=24 6×8=48 发现:两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加倍,积也加倍。 也就是说,也可以通过3的口诀记忆6的口诀。 天数与周数之间的7-1对应关系。 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记忆相对比较困难,要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 足球单价与个数之间8-1对应关系,篮球单价与个数之间9-1对应关系。 8和9的乘法口诀。 观察下面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8=16 3×8=24 4×4=16 6×4=24 8×2=16 □×2=24 (□内应该填什么数?) 观察下面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3=6 2×6=12 2×9=18 3×3=9 3×6=18 3×9=27 4×3=12 4×6=24 4×9=36 如何通过整理乘法表,探索乘法的运算规律? ①积不变规律。 ②在一个乘数不变的条件下,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规律。 在运算中发现规律并概括它,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 数学情景中有多一对应 数学信息,那么根据什么判断是乘法还是除法问题? 复习除法的各种算法,就是复习除法各种数学意义,即沟通数学内部的联系。 突出除法的算法运算,即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向过程。 是一道除法开放题。如何判断:①是除法问题?②是开放题? 有哪些算法?(逐一尝试利用乘法口诀,重复减法) 如何判断所填 的数是最大的?(如果它加1,不等式就不成立了) 体会应用已有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可以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在乘法与除法混编的情景中,能够提出乘法或除法问题。 解决一些乘法和除法的简单问题。 回到生活找乘法或除法问题,并加以解决 。 教学建议 与其说教数学,不如说教数学化。 把数学化、有指导的再创造、水平提高的 跳跃性(活动数学的三个主要特征)都融合在 活动数学学习圈的框架中。 做 思 知 用 活动数学学习圈的框架 每节课约有3个数学活动学习圈,每一个数学活动学习圈都包括做、思、知、用等四个环节。 做:做数学,由情景问题或学习任务驱动。 思:对做过的事情的思考,即反思。 知:揭示(发现或掌握)新的、未知的东西(数学命题),包括具有概括水平的知识与知识的系统性。 用:用已有的知识验证新知,或者把新知用到新的 情景,解决新 问题。 反思是数学再创造与提高学习水平的动力;每个数学活动学习圈的认知水平都比它的起点——做数学的水平高,因此,反思就成为联结两个水平的纽带。 活动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框架 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