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乡县丝虫病防治措施与效果分析研究
金乡县丝虫病防治措施与效果分析研究
【摘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丝虫病的防治措施和效果,探讨消灭丝虫病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金乡县丝虫病的流行趋势、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0年代调查金乡县丝虫病流行区平均微丝蚴阳性率为2.33%,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经过反复查治,1979年我县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降至0.55%,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此后进行40多年的流行病学横向监测,人群和蚊媒均未发现丝虫感染。1995年经省、市联合审评,确认金乡县已阻断丝虫病的传播,2003年达到了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 金乡县丝虫病在科学决策指导下,进行了病原学监测、蚊媒监测、治疗方法、防治策略及技术措施的一系列研究,确定以针对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策略及措施,使金乡县丝虫病流行趋于终止。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淡色库蚊; 防治措施; 效果分析
丝虫病是金乡县广泛流行和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广大卫生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以及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经过长期的防治,已于1979年全县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1980年进入巩固监测阶段,1995年经省、市组织专家组的审核和评议,我县已达到阻断丝虫病传播,2003年确认全县实现消灭丝虫病,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 基本资料
金乡县地处鲁西南平原,南四湖西畔,位于东经116°60’~116°30’,北纬34°51’~35°14’,南北长41.5km2,东西宽26km2,边界全长212.9km2,全境总面积881km2,可耕地96万余亩,辖区13处乡镇,659个行政村,1237个自然村,总人口606509人,水利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8℃,相对湿度69.40%,年降雨量约354~710mm之间,年均无霜期280天左右,上述地理气候因素有利于病媒孳生繁殖,蚊虫种群分布复杂,密度较高,适于蚊体内幼丝虫发育。
金乡县属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很少见马来丝虫病及混合感染者。
1958年全县(金乡、鱼台合并)13处公社,485个行政村均有丝虫病流行,感染率最高达6.17%,最低0.20%,主要流行区域为我县北部和东南部5个公社,其余公社发病较低。
2 防治措施与效果
开展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全民普查普治和重点人群反复查治。1958~1960年,1971~1975年,连续开展5次全民普查普治,1976年始对原微丝蚴率(MFR)较高的重点乡镇和防治薄弱的乡镇进行6次的反复查治,至1984年,全县累计血检1243126人次,检出微丝蚴(MF)血症者17316例,治疗17262例。全民预防服药217936人次,服海盐439879人次。(见表1)表1 金乡县丝虫病历年查治情况统计表(略)注:1958、1959年查治数字包括鱼台;1957年数字不包括鱼台
采用海群生治疗微丝蚴阳性者,1958年开始全县采用4.2g 7天疗法,间隔10天,连续3个疗程治疗微丝蚴血症者。全县微丝蚴感染者17316人,经过反复查治,绝大部分感染者血检转阴,控制象皮肿1人、乳糜尿6人、鞘膜积液87人的临床发作,未再出现新的现症病人。微丝蚴感染率从1958年2.33%降至1979年0.55%。
经过20多年的反复查治,1979年省、地、县联合组织考核组对我县考核,并经省卫生厅确认我县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
2.1 病原学横向监测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1年始开展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工作,根据原微丝蚴阳性率高低和以往防治工作质量好、中、差3个层次,随机抽取乡、镇、村。1981~2002年,共监测41个乡镇次,775个村次,血检76009人次,微丝蚴阳性55人。1983年末次病原阳性为0,于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年内末次病原阳性次年起监测14个乡镇次,血检15424人次,覆盖率分别为100%和3.85%,10年后又监测了5个乡镇,血检7047人,覆盖率分别为38.46%和1.76%。对监测点内检出的微丝蚴血症者均及时给予海群生4.2g/d,7天1个疗程治疗。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部颁消灭丝病标准。见表2。
2.2 蚊媒监测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病原学监测1983年无微丝蚴阳性,1995年在3个横向监测点的居民房内捕获淡色库蚊3331只,经剖检未发现阳性蚊虫。表2 金乡县丝虫病历年横向监测血检结果(略)
2.3 血清学监测 1990~1995年2年在横向监测点同一人群进行血清抗体调查,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26%,表明抗体已降至健康人群水平与病原学监测结果相一致。
2.4 重点人群监测 基本消灭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