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觉电生理临床开单参考 伪盲或非器质性视力减退的鉴定 ①先检查PVEP ②若被检者不配合或视力很差,振幅很低,则检查FVEP或ON/Off PVEP; ③如仅单眼PVEP异常,需记录PERG(双眼同时测) ④记录双眼PERG,如患眼PERG也异常,那患者眼视力障碍器质性可能性大; ⑤记录双眼PERG,如患眼PERG正常,则同时记录PVEP和PERG ⑥如患眼VEP仍异常,PERG与双眼记录结果一样,那么VEP异常是真实的,代表视路病变 ⑦如患眼VEP仍异常,但PERG与双眼记录显著不同,高度怀疑患者不合作,伪盲可能性大。 不扩瞳、注视固视点、屈光矫正 N35 P50 N95 N95主要起源于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病变主要影响N95振幅 P50可能起源于更远端的视网膜 PERG 标准波形为向上的P50波和向下的N95波 图形ERG与VEP的联合应用 VEP异常 N95正常 P50正常 ERG正常 N95异常 P50正常 ERG正常 N95异常 P50异常 ERG正常 N95异常 P50异常 ERG异常 VEP正常 N95正常 P50正常 ERG异常 视路 疾病 视神经病变 黄斑病变 黄斑 视网膜病变 外周视网膜病变 ERG和VEP联合的临床应用(2006年国际标准) VEP起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即视神经,由于视神经电信号来自于视网膜,因此,如果视网膜有病变,尤其是黄斑区有病变,则从视网膜传入到视神经纤维的电信号也将减弱,从而也会造成VEP的异常,所以,不能看到VEP异常的报告,就认定为视神经或视路的病变,只有当ERG是正常,而VEP是异常,才能判断属视神经或视路的病变。为此提出ERG和VEP的联合检查以对病变部位做出正确定位。 ERG异常,VEP异常,病变应定为在视网膜 ERG正常,VEP异常,病变应定为在视神经(或视路) ERG轻度异常,VEP重度异常应定位在视网膜和视神经(或视路) * 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RG,P-ERG) 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RG,mfERG)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 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协会ISCEV: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ical Vision 于1994年最早制定了国际标准的检查项目,最初包括5个检查项目。 2008年又新增加了1项目(10/30cds/m2)高闪光刺激反应,用于白内障患者检测),即为国际标准6项,并分别重新命名。 1 原英文rod response 原中文 视杆细胞反应 新中文 暗适应0.01ERG 新英文 Scotopic 0.01ERG 2 maxinal or standard conbined rod-cone response 最大或标准混合视杆-视锥细胞反应 Scotopic 3.0ERG 暗适应3.0ERG 3 scotopic oscillatory potentials 暗适应震荡电位 scotopic 3.0 oscillatory potentials 暗适应3.0震荡电位 4 either scotopic 10.0 or scotopic 30.0 ERG 暗适应10.0或30.0ERG 5 cone response 视锥细胞反应 photopic 3.0 ERG 明适应3.0ERG 6 photopic 30HZ flicker 明适应30HZ闪烁光反应 photopic 3.0 flicker 明适应3.0闪烁光反应 光感受器外段的视紫红质吸收光后,引发一系列分子活动,最终导致光感受器超级化。这一电位变化的总和即为角膜电极记录到的a波,暗适应的a波主要反映视杆细胞的活动,明视应的a波主要反映视锥细胞的活动。 光致光感受器的超级化,减少了其突触终末的递质释放,神经递质依次调控者突触后的双极细胞和水平细胞。ON双极细胞的去极化使细胞外的K+升高,发生在外网状层,进一步引导Muller细胞的去极化。所形成的跨视网膜的电流,沿着Muller细胞的纵向流动,形成了ERG的b波。同时内网状层上的细胞外K+也升高,可能来自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去极化。ERG的测量包括各波的振幅和峰时的测量,峰时(implicit time)又名隐含期,是指从刺激开始至b波波峰或者a波谷底的时间,a波的振幅从基线到a波谷底,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品安全知识(参考).ppt
- 食品安全知识讲座2015(参考).ppt
- 食品经营许可相关解读(参考).ppt
-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安全危害(参考).ppt
- 食品中其它化学污染物的检验(参考).ppt
- 食堂安全(参考).ppt
- 使用计量器具的相关知识(参考).ppt
- 世界急救日老人跌倒预防处置专题(参考).ppt
- 市场配置资源公开课(参考).ppt
- 示波器工作原理(参考).ppt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