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嘴子,津门美食的两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卫嘴子,津门美食的两极.doc

卫嘴子,津门美食的两极 津门张记包子铺的三鲜包是民间小吃的精品之作 天津老码头饭馆为民国风情,主打天津特色风味美食。老师傅推着菜品供客人选择 穿着民国时代服装的跑堂   “北京人讲玩,上海人讲穿,天津人讲吃。”在天津南开区的一座居民楼里,高成鸢用一句话概括了三大直辖市居民的特点。在天津图书馆当了多年研究馆员,高成鸢在上世纪80年代承担一项文化史研究课题时,突然对中餐的由来产生兴趣。1991年,首届“中国饮食文化国际研讨会”召开期间,他认识了天津市烹饪协会领导,从此被拉入队伍。   天津人嗜吃,知味。在天津的6天时间里,遇到的每个人都会给我们讲一句老话:“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在海鲜上市之时,老饕们不惜当掉衣物,也要抢食为快。“京油子,卫嘴子”,味蕾与口齿,美食与曲艺,在河海山珍的滋养下互相撞击,异常发达,天津话中关于吃的俏皮话数不胜数。“海河水――咸(闲)溜”,说的是环境,“天津卫的鱼――口口香”,说的是物产,“烙饼卷蚂蚱――夹(家)吃去”,则是特色小吃。美味压倒一切,高成鸢举了“厨祖”的例子,与各地多供奉商代贤相伊尹不同,过去天津饭馆供奉易牙――那个把儿子烹成珍肴以讨好国君的奸臣。   然而,与河海两鲜的大菜相比,天津小吃似乎更为出名。即使对美食从不关心的人,也多少耳闻过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这样的“津门三绝”。一年冬天,寒风凛冽,在我所住的北京五环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有人推辆“天津麻花”的车子叫卖,应者云集。尝过之后的最深印象是个大酥脆,那种酥脆,与我小时候吃过的麻花全然不同,仿佛触手即碎,入口即化。得知我去天津采访美食,天津朋友首先推荐的也是煎饼?子、嘎巴菜等特色小吃。   天津小吃何以如此发达?运河与码头带来的河海两鲜,又如何塑造了这个城市的味道?高成鸢喜欢用更大的参照系看待天津的美食背景,而非“九河下梢,五方杂处”的简单解释。“没有北京,就没有天津”,自明代在直沽设卫筑城以来,天津就是屯卫与漕运重镇,源源不断的米粮果蔬、砖瓦木石从富庶的南方,沿着京杭大运河,经由天津,抵达通州,一度由通惠河直抵北京的玉渊潭与后海。早期屯军与漕运带来的10万船工,成为天津最早的原住民。船工干活重,抢时间,需要口味重、解饱的快餐,于是肉馅包子、大饼卷?子等小吃遂流行起来,又由于他们比较有钱,进一步推动了小吃的繁荣。   天津同样是“芦盐”的重要产地,富有盐商为代表的“八大家”拉动了津菜的兴起,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的夫人正是“八大家”卞氏后人。在高成鸢与罗澍伟等人的推动下,天津市食文化研究会于2001年成立。两人进入美食研究领域均属偶然,罗澍伟在研究天津历史与近代史的过程中,发现吃饭的历史很有趣,餐饮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近代天津餐饮的发达则与多元文化的输入关系很大。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开埠,九国租界,华洋杂处。清末民初,上至逊帝,下至官长,大大小小的失意政客躲进租界成为寓公,他们住着小洋楼,寄情美食曲艺,大大推动了天津菜的兴盛。从清朝中叶起兴起的以“八大成”为代表的传统津菜,本来就是当地食材风味与运河沿岸淮扬川鲁菜系的融合,清宫解纽,以胶东人为主体的不少御厨流散天津,津鲁融合逐渐奠定了传统津味儿。几经兴衰,上世纪80年代起,当地政府力图振兴津菜,从当年各区饮食公司走出的大师们,或登台授课,或开馆授徒,在多元而急剧变化的美食地图上,继续挖掘与传承着津味儿。   天津小吃与河海两鲜为代表的津菜,恰如天津美食的两极,与相声一样,生长于天津人的基因之中。 运河专家的小吃地图   到天津的第二天,已经70多岁的高成鸢拉着赵永强,陪我们一起去水上公园附近的狗不理酒楼就餐。早上8点多,餐馆人头涌动,不少摊位前排起长队,这里除了赫赫有名的包子,嘎巴菜、老豆腐(豆腐脑)、煎饼?子、浆子(豆浆)、熬鱼等特色小吃一应俱全,倒更像一个综合的早点门市。   赵永强原来在天津红桥区文化与旅游局工作,不久前刚刚退休,目前还兼着区政协的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他对遍布天津大街小巷的小吃非常熟悉。像带许多游客一样,对赵永强来说,带我们来“狗不理”,也许纯粹是为了满足我们“到天津怎么能不尝一下狗不理包子”的游客心态。   几十年前,梁实秋在他的《雅舍谈吃》中怀念那在火车旁举着笼屉叫卖的天津包子,刚出笼的包子因为汤汁热溢,还闹了一个笑话:餐桌上一位食客吃包子,一口下去,汤汁喷了对面客人一脸,肇事者没觉察,继续低头猛吃。被烫的那位很沉得住气,堂官赶紧递过热手巾时,他却说:“不忙,他还有两个没吃完哩。”   然而我们在与出租车司机的攀谈中,发现现在本地人很少跑去吃狗不理包子,价钱贵是其中一个原因,1笼8个要48元,此外,狗不理的品牌被收购后,许多当年的老师傅离开了那里。带着期许与疑虑,我咬开包子,除了肉馅,并没有想象中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