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画同名而异体论文以书入画论文
书画同名而异体论文以书入画论文:透析元代“以书入画”理论盛行之因
摘要:自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提出“书画异体而同名”以来,宋代郭熙、郑樵、韩拙、赵希鹄也都谈及了这一观点,但都未造成有力的影响。而真正使张彦远这一观点深化和应用的则在元代,元代“以书入画”理论发展成熟,赵孟、钱选、柯九思在各自的绘画理论中大肆谈论“以书入画”理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还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关键词:书画同名而异体;以书入画;赵孟
一、元代以书入画理论
元代画家赵孟在《秀石疏竹图》卷中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①在这首诗里,“飞白”是一种书法,“”指大篆,“八法”指“用字八法”。非常明显,以书入画在明显不过了。
像赵孟此类的元代画家还有钱选、李、柯九思、朱德润等人。
钱选力倡画中的“士气”,认为“士气”的获得与画家人品以及书画结合的形式有直接关系。这里有文献可以说明他的观点,“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耳,画史能辨之……”。“赵子昂文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钱舜举答曰:‘隶家画也’。”②显然钱选口中的“隶体”指得是隶书。
李在《息斋竹谱》一书中指出:“写竹干用篆书,写竹节用隶书,写竹叶用楷书”③。李对以书入画写的更是直接,他明确的提出画竹时三种不同的书体——篆、隶、楷分别表现竹子的干、节、叶。
柯九思曾说道:“写竹干用篆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④这段话中,“八分”是汉隶—一种书体。“鲁公撇笔法”是颜真卿的书写笔法。“折钗股”是书法上对转折的笔划,要求笔毫平铺而笔锋圆劲,如钗股弯折仍体圆理顺,因以为喻。从整体来看,其实就是每种不同的书法用笔对应一种不同事物——绘画的对象,篆法对应竹干,八分法或鲁公撇对应竹叶,折钗股对应木石。
朱德润,元代书画家,善诗文、书法、山水。《存复斋集》中记录:“故仓颉作书之意,与画体同而文异。”⑤很明显朱德润直接点明“书与画体同而文异”。
二、元代“以书入画”理论盛行的原因透析
1.元代画家大都擅长书法
赵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书法家,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明人何良俊说:“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王右军也;自唐以后,集书法大成者,赵集贤(赵孟)也”。⑥近人马宗霍亦说:“元之有赵吴兴,亦犹晋之有王右军,唐之有鲁公,皆所谓主坛坫者。”⑦足见赵孟的书法造诣。钱选各种书体也都精通。柯九思也精于书法,其笔法刚柔相济,粗细变化明显,法体沉稳,重心偏低,有智永、赵孟笔意。朱德润更是一位书法高手,师法赵孟、王羲之,笔法酋健。不光这些人,在整个元代,人们对书法的追求可以说是普遍的。既然元代画家擅长书法,将书法用笔写到绘画理论中是很正常的事。
2.文人画自律的要求
文人画一名在宋代苏轼那里得名后,经米芾、文同等人的发展,到了元代蒙古族统一中国之后,由于实行少数名族的歧视政策,不少文人处于失意境地,常以书画自娱,促使了文人画的兴盛,形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文人画的一个高峰。水墨中所蕴含的玄淡意趣为文人画家所青睐,更具体的说他们追求的是庄学的淡而远的艺术精神。而书法却是水墨画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人画中书法的意义在中国人名大学张法的《元代文人画的意义》中的一段论述加以说明,即文人画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书法精通,二是能从艺术的共性上体现书法与画的相通,三是这种相同不仅是笔墨上的,更是文化深度上的,在这一层面画中用书法写的诗与用书法绘的画一起直抵一种文化境界”。①纵观整个中国美术史,文人画自律发展最终偏向了笔墨,笔与墨在文人画中便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用笔在文人画中也成为至上心法。既然文人画自律最终要使得笔与墨结合,并确立其地位,那么在文人画盛行的元代,出现以书入画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其了。另外书法用笔在文人当中也是人品、画品的象征,这种现象元代不乏没有,明清尤为普遍,正如陈洪绶之语“若宋之可恨,马远、夏真画之退群也”,②陈洪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夏用的是斧劈皴。以书入画理论在元代文人画家中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3.书法与文人画的相交融的外在显现
书法与文人画相交融的明显表现之一是工具材料体系相同。所谓书法与文人画的工具材料体系是指宣纸(或绢或绫等)、毛笔、水墨。我们首先分析书法与文人画的用纸(绢),书法中用纸较早,至少在魏晋时期我们已经可以容易见到,宋元更是屡见不鲜。这一现象我们从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譬如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平复帖》,为纸本作品,作者为西晋陆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祭侄文稿》,为唐代颜真卿的纸本书法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神仙起居法》,为五代杨凝式的纸本书法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闺中秋月》,为宋徽宗赵佶的纸本书法作品;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不锈钢管道安装施工与方案.doc VIP
- 喜茶运营管理手册和员工操作管理手册.doc VIP
- 施工总包合同.docx VIP
- 土木专业英国规范NA to BS EN 1991-1-4_2005+A1_2010.pdf VIP
- 软件风险管理计划.docx VIP
- 2024年秋季人教版7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考试数学试题(有答案)-精品 .pdf VIP
- Module10 Unit 2 Don’t shout please!(教案)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1.docx VIP
- 顶格筹码峰与平均成本双线合一选股公式.docx VIP
- Module 10 Unit 2 Don’t shout, please! (教案)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1.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