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逐鹿消费金融.doc
逐鹿消费金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消费结构的年轻化、超前消费意识的普及,年轻群体借贷消费的意愿明显加强,消费金融迅速扩展的市场成为各方力量的角逐地
在众多的角逐者中,银行因具备其他类型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仍是参与主体。有优势但不能固步自封,不少银行除了加大在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上的投入外,还通过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弥补自身在应用场景上的先天短板
相比之下,电商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更像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主要是依托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面向自营商品以及电商平台商户的商品,提供分期购物以及小额消费贷款的服务,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京东白条和阿里分期
除了综合性电商平台推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针对特定群体――大学生或者蓝领群体的分期购物平台也崭露头角,但这些平台的发展也是机遇与问题并存
如果想犒劳自己,给自己一个假期旅行,你不必再省吃俭用,分期付款就行;遇到心怡的数码产品,不用思量来思量去,分期付款分分钟实现;赶上紧急缺钱,找个互联网平台就能轻松搞定,不必再经过银行繁琐的信用检查。
这些行为,你可能都不陌生,说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消费金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消费结构的年轻化、超前消费意识的普及,年轻群体借贷消费的意愿明显加强,消费金融迅速扩展的市场成为各方力量的角逐地。
在众多的角逐者中,不但包括银行、创业型公司、P2P平台在内的市场热钱纷纷扎堆,就连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没有缺席。
这样的景象似曾相识,几年前,P2P就曾火爆一时,如今因为监管层的严查和各路平台自身的经营不善,P2P行业开始降温,而消费金融却迅速占据了互联网金融领域领头羊的位置。
据艾瑞咨询等机构发布的报告称,2011年,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消费交易规模仅有6.8亿元,到201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已经达到183亿元,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到2019年预计可达到3.4万亿元的水平。
由于各路资本刚刚被刮到消费金融这个“风口”,市场上仍然是群雄混战的局面。那么未来哪些消费金融公司有望脱颖而出?哪些是真正能够长期生存并成长壮大的“猪”呢?《投资者报》记者试图通过此文给读者描绘一副全景图。
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国内的消费金融尽管起始于十年前,但时至今日,才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时间回溯到2009年,银监会出台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第一次允许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各设一家消费金融公司。2013年,消费金融试点由4家扩大到了16家,允许异地开展业务。但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直到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来临。
随着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接受了各种超前的消费理念,借贷消费的意愿明显加强。平安证券的一份报告认为,年龄结构的变化所引致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将给消费金融带来发展机遇。
除了消费观念的改变,潜在的市场空间也十分诱人。截至2015年年末,居民消费信贷在全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中仅占20%,如若除去住房按揭贷款后,则不到5%,这和国外成熟市场消费信贷占贷款的比重在30%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平安证券做了一个测算,保守假设未来5年国内的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居民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比重逐年提升至20%左右,到2020年,国内的非住房信贷的存量规模将超过9.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消费金融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已经吸引了很多市场进入者,除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外,包括电商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等互联网企业也借线上消费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契机进入消费金融市场。
银行仍是参与主体
在各类机构中,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仍然具备其他类型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银行来说,消费金融业务本来就是银行零售业务的一环,此外,强大的客户基础、专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充足的资本金以及负债端优势都使银行在与其他类型机构的竞争中能够取得优势。
银行的消费金融模式相对简单,目前的产品主要是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信用卡方面主要是信用卡分期付款,这是当前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目前信用卡分期费率年化大约在7%~10%之间。第二种是消费者向银行申请消费贷款,银行审核并发放,消费者得到资金后购买产品或者服务。
目前,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在银行整体个人贷款业务中占比偏低,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已经加快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
上市银行中,已经有中国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等银行作为主发起人或者参股成立了消费金融公司。光大银行、宁波银行正在各自准备成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只不过目前还尚未获批。
记者注意到,城商行在消费金融方面反应最为积极,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北银消费金融更是国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辽宁沈阳市于洪区面向退役士兵定向招录社区工作者8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上银直线导轨电子样本.pdf VIP
- 骨关节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全光网络建设市场行业发展动向及未来竞争格局报告.docx VIP
- OKUMA 数控系统特殊功能手册.pdf VIP
- 2024辽宁沈阳市和平区面向退役士兵定向招录社区工作者3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表格式.pdf VIP
- Fuji富士-伺服系统操作说明书-ALPHA5-SMART-PLUS用户手册.pdf
- 绿色债券市场2024年报-商道融绿.docx
- 透析器破膜的预防与处理.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