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
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
-----从木牌楼和大树第的消失看文化强国建设
绩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之一,有徽菜、徽墨、徽剧之乡美誉 。全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53处,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4月又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
绩溪县城原有牌楼17座,到解放时尚存十多座,其中立于西街历经数百年风雨战乱仍保存完好的木牌楼,价值极高,最为珍贵 。它于1970年被省定为重点保护文物,当人们以为这是上了保险,将得到更好保护时,时代与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仅仅一年后, 因为道路拓宽而惨遭拆毁,落得个且尸骨无存。当时没有人觉得它是省保文物应请示有关部门,也几乎无人站出来大声反对,坚决阻止。这是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酿成的悲剧。
冯村有近1300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有号称“十里冯村铺”之誉。 自865年建村后,人丁 繁衍,名人辈出,各种建筑层出不穷。其中坐落在街中心的大树第、协政第、刺史第、登科第、州牧第、州司马第均为皇赐。由于冯村古风遗韵极为丰富,历史文化价值弥足珍贵,于1989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新世纪,仅存大树第、进士第、大夫第、大夫坊以及沿街的石雕华表、饮马食槽、上马石、美人靠等遗迹,在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时光磨蚀及战火蹂躏之后,辉煌虽处处隐约可见,然终究风光不再,或湮为瓦砾,或残垣断壁,或半爿仅存,或魏厦将倾而修葺费用无着,或被村民拆毁拆建。大树第这一经典独特的徽派古民居, 历经了数百年风雨沧桑,见证了一番番时代变迁,幸运地走进了改革开放新时代,并跨入了21世纪。然而,它毕竟日显苍老之态,颤颤巍巍,渐成危房,虽有有识之士奔走呼号,建议政府出资维修,可惜由于它只有历史文化价值而缺乏经济利益,政府文物保护的投入又少得可怜,最终得不到支持响应,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终究未能使其逃脱消失湮灭的命运,终于在2010年春被村民拆毁,门楼构件被浙江人买走。从此,绩溪土地上少了一段古村落历史发展的轨迹,消失了一段徽文化的记忆。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走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发展、尊重与创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文化的“根”,离开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的;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建设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守文化的“魂”;最后还应包容和借鉴外国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文化是每一国家民族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赖以存在的根本,也是鼓舞整个民族发展兴旺的旗帜。今天世界的竞争,不再仅仅是政治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更是一场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内的文化的竞争。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面临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浩繁的国内改革攻坚,没有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综合国力就不可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作用,发挥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了我党历史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一个民族国家若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绝对不是一个强国。因此,要建设成一个强国,不仅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力量,还要有强大的文化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社会活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利益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所以,中国13亿人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样性、选择性、多变性等一系列新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所以,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新阶段有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有许多社会矛盾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