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功率电子学概述.pptVIP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脉冲功率电子学概述

脉冲功率电子学 刘大伟,张 明 2010.3 什么是脉冲? 脉冲功率 脉冲功率 本课程讲授内容 1.脉冲功率技术概要 2.脉冲功率储能技术 3.高功率开关技术 4.脉冲功率绝缘 5.脉冲成形技术 6.脉冲测量技术 7.脉冲功率技术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 选用教材 李正赢,脉冲功率技术,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主要参考书 王莹,高功率脉冲电源,原子能出版社,1991 Pai S.T., Qi Zhang, Introduction to high power pulse technology, Singapore : World Scientific, 1995 刘锡三,高功率脉冲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H.Bluhm著,江伟华、张弛译,脉冲功率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章 脉冲功率技术概要 什么是脉冲功率技术 脉冲功率技术是研究产生各种强电(准确波形的纳秒高压)脉冲功率输出的发生器系统及其相关技术。 脉冲功率特点 慢充电储能,快放电; 在许多情况下,脉冲的幅值更高; 输出脉冲功率大; 脉冲上升时间更短,脉宽更小; 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输出重复脉冲; 回路元件多,加工工艺要求高,总体结构复杂. 负载多样性,复杂性 本质还是C、R、L之间的配合得到符合要求的波形 还要加上S(switch)的配合 由于追求极限,因此对C、R、L、S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比如极大的C、极小的L、性能苛刻的S。 如同跑步,普通人→运动员→世界记录→100米5秒? 脉冲功率技术优势 非线性 开关的非线性、负载的非线性、利用非线性效应应用于脉冲功率技术 时间隔离 脉冲作用时间小于物体固有的时间常数(冷处理、 快电场作用、快电磁效应) 高效 开关具有负电阻特性,功率越高,损耗越小 绝热 同样峰值功率输出,脉冲功率体积小(绝缘耐压高、热效应小)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核武器物理和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高能量密度物理学。 广义地,“高能量密度”是指能量超过1011J/m3,或压力超过1兆巴,温度超过400ev,电磁波强度超过3×1015w/cm2的物质状态; 在核武器物理领域,“高能量密度”特指温度超过103ev,压力超过107atm,高密度的物质状态。 进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的装置包括: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装置 基于脉冲功率技术的Z箍缩装置 长脉冲(μs)功率装置 脉冲功率的发展历史 1938 年,美国人Kingdon 和Tanis第一次提出用高压脉冲电源放电产生微秒级脉宽的闪光X 射线; 1939 年,苏联人制成真空脉冲X 射线管,并把闪光X 射线照相技术用于弹道学和爆轰物理学实验。他们用高压脉冲电容器并联充电串联放电方式来获得较高电压脉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图用于军事的电磁炮和其他研究再度兴起,它们也促进了脉冲功率科学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20 世纪60 年代是脉冲功率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形成单独学科的黄金时代。这期间,由于对核爆炸有关效应的模拟和粒子束惯性约束核聚变的研究,需要大功率的强流粒子束加速器,1962年J.C.Martin把40年代发明的Blumlein线和更早的冲击电压(Marx)发生器结合起来,从而把脉冲宽度从微秒级压缩到几十纳秒,为脉冲功率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脉冲功率的发展历史 1986年建成的PBFA-II 装置,其峰值电压为12MV、电流8.4MA、脉宽40ns,其二极管束能为4.3MJ,脉冲功率1014W,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功率闯过100TW 大关的脉冲功率装置。 1976 年起由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国际脉冲功率会议(IEEE Pulsed Power Conference)。脉冲功率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的十几个领域有着应用潜力,并成为新概念(电磁)武器基础。 中国从20 世纪60年代也建成了各种大型脉冲功率装置,并形成了一支强大的脉冲功率科学队伍,还设立了脉冲功率技术学科。 脉冲功率发展历史 脉冲功率发展里程碑 1962年, 英国AWRC, J.C. Martin, 发展了 Marx+Blumlein, ns量级 1967年, USA, Sandia, 高功率粒子束,10MV,100KA,80ns 1972年,USA, Hary Diamond 实验室,AURORA,14MV, 1.6MA,120ns 1978 年,USA, Sandia, PBFA-I , Fusion, 30TV, 1MJ 1986年, USA, PBFA-II, 12MV, 8.4MA, 40ns, 1014 W 1985年,俄罗斯, Kalchatov,Fusion, 2MV,

文档评论(0)

chenche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