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金学治疗颈性眩晕经验总结.doc
李金学治疗颈性眩晕经验总结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北京 102200)摘要: 李金学是望京医院知名中医骨伤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他在继承前人中医治疗骨伤可疾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手法和中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形成了自己治疗骨伤科疾病临床行之有效的方法,为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作出了贡献。笔者有幸跟师三年,收益良多,现简要介绍李老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证经验, 以飨同道。
关键词:名老中医;李金学教授;颈性眩晕;经验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99-01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或“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约占所有颈椎病的 20%,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其病因多为颈部外伤或长期颈部劳损致颈椎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颈椎骨质增生,椎体失稳、移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收缩,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到前庭平衡器官的供血、供氧,最终表现出以眩晕为主的一系列症状[2]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和视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可伴见颈项部困痛僵硬等。
1 诊断标准
参 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诊断标准制定:① 眩晕、恶心欲呕,常因颈部体位变化,如头部过度旋转屈曲等诱发或加剧;② 旋颈试验阳性;③X 线片或 CT 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有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关节失稳等退行性变化。④ 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⑤排除眼源性、耳源性眩晕以及其它血液、颅脑占位及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眩晕。
2 治疗方法
李老指出颈性眩晕也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该病多由肝阳偏亢,脉络闭阻等引起,治宜平肝潜阳,解肌通络。自拟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方:
天麻9g 钩藤12g 葛根12g 黄芩8g
白芷10g 元胡10g 菊花8g 防风6g
当归12g
水煎或免煎颗粒早晚分服。
可同时静点灯盏花素注射液。
颈部僵硬者可服用复方氯唑沙宗片。
善后可服用天麻壮骨丸。
【典型病例】
张某,女,41岁。2013年6月5日就诊。
主诉: 头晕颈痛三天。
初诊: 患者因熬夜后突然出现头晕,恶心未吐,转头加重,数次转头险些摔倒,行走需人搀扶。内科检查后诊断为脑供血不足,给予静点天麻素,初始时头晕略好转,三天后头晕如故。遂来骨伤科门诊求治。症见:头晕颈痛,转头加重,伴恶心,无上肢疼痛或麻木。查:血压正常;颈项肌肉紧张,压痛明显;旋颈试验阳性;体胖,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脉弦滑。X线片提示:颈曲反弓;TCD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诊为:颈性眩晕。给予颈性眩晕经验方加减治疗。
天麻9g 钩藤12g 葛根12g 黄芩8g
白芷10g 元胡10g 菊花8g 防风6g
当归12g 干姜9g
中药免煎颗粒3付早晚分服。
复诊:患者诉服用第一付后头晕明显减轻,能独立行走,能转头。查体:颈项肌肉略紧张,旋颈试验(±)。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五付。
再诊:患者诉在服用三付后头晕颈痛完全消失。无特殊不适,剩下药物未服用,随诊3个月,未再复发。
3 讨论
3.1 关于颈性眩晕的认识: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关于其病因病机有很多相关论述。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问》亦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因此,眩晕病位虽在清窍,但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肾亏虚,阴不制阳,肝阳上亢,挟风痰上扰清窍而致眩晕。所以肝肾亏虚是颈性眩晕的根本病机。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全血粘度增高是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减慢,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这些变化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4]。
4 心得体会
4.1 李老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主要还是症状和体征诊断,只要符合眩晕、 恶心欲呕与颈部体位变化有关;旋颈试验阳性,只要符合中医辨证就可按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中药治疗。不必X线片、TCD都检查都符合后再治疗(当然要鉴别除外耳源性、眼源性眩晕、高血压、颅内肿瘤等疾病)。
4.2 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方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