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闻一多《忘掉她》中花的意象
探析闻一多《忘掉她》中花的意象
作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闻一多在其作品中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的情感世界。诗人主体世界的多层意念与各种意象的特别选择、人格心绪的独特表达以及内心各种矛盾关系的奇异开掘,充分展示了他的诗歌世界中语言运用的文化内涵以及他的生命意识,展现出诗人对人的文化精神价值的独特追求。他的诗歌融贯东西,《忘掉她》便是中西诗歌艺术结合的“宁馨儿”。这首诗中不断出现花的意象,一咏三叹,将诗歌之美、情感之浓体现得淋漓尽致。考察诗歌成品及其产生过程就会发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它贯穿于诗的形象思维之始终,是决定一首诗的艺术价值品位的关键因素之一。花作为一个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向来为文人骚客所引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意象,在中国的诗歌与诗论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先秦时期,便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这样情韵幽深的意象,也有“言不尽意”则“立象以尽意”(《易·系辞上》)一类的理论概括。自此,从《古风十九首》至唐诗、宋词以下,佳作绵绵,无不“意象戛独造”,“各自擅其妙”(赵翼《闲居读书作》)。理论家们对此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将意象至于文艺创作的范畴系统中去考察,使之逐步呈现出理论形态。直到刘勰才第一次明确提出“意象”的概念,并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释。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尽管关于意象的论说尚未构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但是在具体的诗歌赏析中对此曾作出过许多精辟的说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理论资料。而诗歌创作中“专求意象”的艺术传统也一贯而下,并无中绝;只是到“五四”后,当新诗在发展中偏入“迷途”时,才暴露了闻一多所批评的那种“极沉痼的通病”,即“很少浓丽繁密而具体的意象”。但紧接着,新格律诗派与象征诗派在创作中以营构意象为“首务”,又使中国诗歌的这一艺术传统得以发扬。事实上,“诗歌之贵在能有可具感的意象,则是古今中外之所共然的”。这可以说是诗歌发展的一条内在规律。
闻一多对于诗歌意象孜孜以求。在《冬夜评论》中,他指出:“惟有境有情,所以有好诗”。境,是指客观的物象、事象;情,指主观心意、情绪。也就是说,诗歌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它决定着诗歌质地的高低优劣。基于对这一对意象本质的认识,闻一多综合当时新诗现状,批评其“很少浓丽繁密而具体的意象”时,进一步指出;新诗缺乏这种素质,所以读起来总是淡而寡味,而且有时野俗不堪。显然,在他看来,意象不仅构成诗歌艺术美的重要元素,而且就是诗歌生命力之所在。[1]闻一多的《忘掉他》正是他有关意象理论的实践之作。“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那朝霞在花瓣上,/那花心的一缕香---/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这里借花来喻人,哀其长女闻立瑛的夭折,抒发自己内心的悲痛之情。所选之境是清晨之坟墓,在春风中,在梦里,在萋萋墓草、幽幽虫鸣之中,那反复出现的“花”的意象,凄然而美好,短暂而永恒。“她”与“花”不仅押韵,且遥相呼应,以花喻人,以人代花。花之美丽、娇嫩、短暂正体现了小女的早亡。《忘掉她》是闻一多于1926年的秋冬之作。这一年,他不满五岁的爱女立瑛夭折。据说,立瑛很聪明,“一本‘人手刀足’的识字课本,都能读完”。闻一多非常喜欢立瑛。可爱的女孩给处于时局混乱的诗人以莫大的安慰和快乐。可惜这安慰和快乐却如此的短暂,恍如昙花一现,等到闻一多再次回归故里的时候,女孩已变为一抔黄土。此情此景诗人久久不能释怀,终作《忘掉她》以示悼念之情。
但当我们就诗本身而谈,花之寓意并非单指亡女,在黄药眠的“误读”中,我们不难看出,将此诗看作为已故的恋人、爱妻等女性也是说得通的。以花喻人的诗词,早在中国的《诗经》中就已经出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桃花来比年轻漂亮的新婚女子。宋代陈与义《海棠》云:“海棠娇甚成羞涩,凭仗东风催晓妆。”运用暗喻将海棠比作深闺中的少女。又如苏轼的“一朵芙蓉,开过当盈盈”,则以芙蓉比喻美丽妇人。花,还寓意相思之物、离别之情。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以花状物,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道尽杨花形态之妙,生动地写出思妇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继之“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由“晓来雨过”而询问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唐代何希尧《海棠》云“着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运用借喻,将含苞欲放的海棠比成女子的胭脂。同样写海棠,苏轼在《寒食寺》中写海棠花在雨中凋零,仿佛生了一场大病的少年头发变白。将海棠花白色的花朵比为病后少年变白的头发,新颖而出奇,也凸显了花的凄凌之美。
《忘掉她》中“花”反复与“忘”相连,不禁让人想到黛玉《葬花词》中的“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句。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