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纵横家的外交策略及其现代意义探究
纵横家的外交策略及其现代意义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此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各成体系,真可谓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然亦有无成书留于后世,而对当时社会有重大影响并为现代人所熟知的“大家”,如“纵横家”。
纵横家是先秦引人注目的智慧群体,他们有的具有文韬武略,有的具有远见卓识,有的神机妙算,有的巧舌加簧。虽然,对于纵横家来说,或许由于连年征战,无暇写作,或许写了著作而未流传至今,但其辩证的“外交思想”时至今日仍不乏其积极意义。笔者认为纵横家的外交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的放矢
苏秦曾以“连横之策说秦惠文王,时秦方诛商鞅,疾各国游土,弗用。乃大困而归,至家,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兄弟皆窃笑之。”经历了挫折后的苏秦,穷困潦倒,没有任何人帮助他,别人奚落他说:“我们都是安份种地,做买卖,辛苦努力以求得温饱,以十分之二的利润来维持一家的生活,而你却放弃这种最根本的工作,专做卖弄口舌的事,结果落得这般穷困,真是活该。”苏秦听了这番话,十分惭愧。痛定思痛,最后他认识到:纵然他好心劝说秦惠文王,而秦惠文王却没有看着他,器重他,怎么能听进他的好言相劝呢?看来,应该有的放矢,才能取得成功。苏秦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后来在说服楚威王以达“合纵”之目的时,就采取了有的放矢的策略。他首先赞扬楚威王威镇四海,名扬天下。他说:“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楚威王听后非但不理睬,反而要赶他走,在这时候,苏秦显示了一个外交家的韬略和智慧,他说:“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衡人皆欲割诸候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候割地以事楚,衡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二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楚威王猛醒,决断他说:“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 .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六国何以“从合而并力”,而且以“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乃辞令乎?非也。苏秦句句绝非妄言,而皆以事实为根据。后世书作皆重纵横土之辞令,而忽视其真实意蕴,实乃以形式掩盖内容,以现象遮其本质。楚国加入“合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苏秦在来楚国之前曾听说楚曾割地就秦,而且引起楚国上层之不满。人心向背不可被忽视。这一点和现代发展中国家联合对付发达国家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渗透有相似之处。《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古人在此经验颇丰,如“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将欲弱之,必先强之”。都是讲要有备向来,有的放矢。发展中国家在同发达国家的交往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最重要的一点是“有的放矢”。在现代国际交往中,如果不这样做则必然会影响自己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无目的的外交,甚至过分追求外交形式,那是一种外交“异化”形态。
二、善抓机遇
历来的政治家都很重视机遇。有位哲人说过,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孟尝君在联合赵、燕救魏的事件中鲜明地体现了机遇的重要性。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日“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欢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
“可得闻乎?”后面的话即不必赘述,可这“天下将有大变”颇有几番考虑。在此,孟尝君可以说既抓住了形势的变化机遇,又使用了攻心战术,故燕王最后只能“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在现代外文活动中,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所以应该每时每刻都全神贯注。
三、国无常友,亦无常敌
“国无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