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 论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成功经营自己的人生,既要认识自己,又要洞察他人。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 三、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源 (一)心理学的理论: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产生。一百多年来,心理学的流派层出不穷。 行为主义的四个基本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而不是意识。 一切行为都只不过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心理学的方法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 心理学的目标是预测并控制行为。 2. 精神分析理论 性欲发展的五个阶段: 口唇期(0——1.5岁) 肛门期(1.5——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6——12岁) 生殖期(12岁以后) 对佛洛依德的评价: 改变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创了以心理分析来治疗精神疾病的先河。 对于二十世纪的文学、艺术、医疗等社会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但是他只关注畸形的人,而且有强烈的泛性论色彩。 人本主义的四个核心原则: 强调人的当下的存在; 强调人的选择和意义; 强调人的责任和主动性; 强调人的潜能和成长。 2)自我实现的理论 自我实现的人所具有的特点: 对现实有良好的认知; 单纯而自然; 悦纳自己,接受他人,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问题中心; 欣赏生活中的一切; 自主性,既能享受孤独,也能和别人相处; 富于创造性,幽默; 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有至深的知己,有亲密的家人; 具有民主作风,尊重别人的意见 ; 博爱的情怀 (3) 罗杰斯(1902-1987)的“来访者中心法”: 真诚 共感 无条件积极关注 当我看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是悲观主义者;当我审视这个世界的人们时,我是乐观主义者。 ——罗杰斯 参考书目: 《社会心理学》,孙时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美)David G. Myers,乐国安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心理学与生活》,(美)Richard J. Gerrig Philip G. Zimbardo,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美)Gerald Corey Marianne S. Corey, 胡佩诚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2、社会化的内容: 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角色的社会化:职业角色、性别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 心理素质的社会化:智力正常;积极心态;良好的意志品质;高尚的情感;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社会化的过程: 早期社会化(0——6岁左右); 预期社会化(7——20岁左右); 发展社会化(20——); 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 二、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1、内在因素: (1)生理遗传: (2)气质类型: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 胆汁质:精力充沛、热情率直、情绪言语动作快、易怒、自制力差。(不可抑制性) 多血质:活泼好动、善交际、适应环境快、情绪发生快、注意力易转移、浮躁轻率。(活泼型) 粘液质:稳重冷静、善于克制忍耐、执着坚韧、情绪言语动作迟缓、淡漠、固执。(安静型) 抑郁质:内向孤僻、内心体验丰富、情感细腻、敏锐、赋予想象力、敏感多疑、意志力较差.(弱型) (3)自主性:对环境的认识;自我导向;主动创造。 2.外在因素: 家庭: 学校 同龄群体 大众传媒 社会文化 三、社会化过程中人的自我意识 1.什么是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自我概念)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观念体系。包括认知成分(需要、品质、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社会意义等),情感成分(自尊、自爱、自卑等),评价成分(自我评价)。现实我、理想我;主体我,客体我。 2)自我意识的内容: 物质的我:自豪感——自卑感; 社会的我:成就感——失败感; 精神的我:自我实现感——缺失感。 2.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的 William James 把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实验表明,婴儿在15各月大的时候开始有客体我的意识,2岁左右有较完善的客体我概念。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经验的丰富,他(她)通过自我的体验和外在的反应获得越来越多的关于自我的感觉、观念和看法,并日益将之人格化。 3.如何认识自我并超越自我 (1)认识自我: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我探索: (2)自我体验: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所获得的关于自我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 人际互动探索(约——哈里窗理论)。 (3):重塑自我 自我评估: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