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导学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五单元.doc

导学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五单元.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学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问题导读、拓展评价单 设计人:高歌 审核人:徐凡成 序号 01 班级: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课标要求】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1.如何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 1、历史背景和目的 背景:(1)列强: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 (2)清政府: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3)先进志士:惊醒开眼看世界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 2、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人” 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积极: A“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局限性: A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没有实践 ,并且只停留在学造器物(军事技术)的层面上; 二、体用之争( 19世纪60――90年代) 1、历史背景 ①清政府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国内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②西学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2、各自观点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西学为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不同点在于二者对待西学的态度不同:洋务派认为可以学习西学,顽固派则贬低并完全排斥; 共同点在于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实质)。 3、影响 局限性:仍然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进步性:冲击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条件; 三、维新思潮 (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第一阶段:支持洋务派 第二阶段: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列强进行商战;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2、变化:由支持洋务派“中体西用” 和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到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宪制度的要求。 原因:①中法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早期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深刻反思 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崛起。 意义: ①积极: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突破“中体西用”束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②局限: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未进行实践活动。 (二)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 1、历史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西学进一步在中国传播;早期维新思想打下基础;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维新代表人物 重要活动 影响 共同主张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开办学堂、研究维新理论、撰写书籍 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政治: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教育:改革 梁启超 《变法通议》 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 维新派的宣传家 谭嗣同 《仁学》 抨击纲常名教,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 批判纲常礼教最为激烈 严复 《天演论》 翻译西方知识书籍;用进化思想阐明变法道理 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 3、影响 政治上:维新变法思想有力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上: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一部分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起到巨大启蒙作用; (三)维新派与顽固派(包括洋务派)的论战 ①、内容:(三要三不要) 要不要 A、维新变法; B、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②、影响: 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第二部分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 ①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3、内容 基本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