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考试大纲】??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课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后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 、李大钊、鲁迅、 等。
3.指导思想:西方的 、 思想和达尔文的 。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以“ ”为办学宗旨,使其成为运动中心。
4.主要阵地:《新青年》。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或成就)
1.思想革命
(1)提倡 ,反对专制;提倡 ,反对迷信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对以孔子和 为代表、维护 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树起了“ ”的大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 、思想体系、 的全面清算。其中, 批判地最为猛烈,他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 和 纲常礼教的黑暗,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还发表《 》揭露“ 、 、 ”伦理道德的危害性。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 观念,指出与资产阶级的 根本对立。
2.文学革命:
(1)斗争锋芒:指向 及其文体—— ,以彻底清算旧文化。
(2)发起: 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 》一文,系统提出了 的主张,即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
(3)发展:陈独秀发表《 》,主张以 取代 ,推倒 ,
建立 。
3.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 思潮。
(2)文学界:白话文得到推广,内容反映形式生活,形式创新多样。
四.新文化的意义
1.是 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在政治和思想上给 和 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冲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民主主义的 和 运动。
3.促使人们追求 、追求 ,为 在中国的传播和 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C案 课堂探究
1.近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相互推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设置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学校,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武备学堂(1895年)和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等。
——白莉、汪刘生《中西文化冲突与教育价值取向》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今时局变异,外侮交迫,非读万国之书,则不能通一国之书。”……他还具体指出,“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他所注重的“中国经史大义”……实际上是经过康有为改造,并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公羊春秋”学说。(时务学堂)培养的大批人才如林圭、李炳寰、蔡锷、唐才质等,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特别是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长沙时务学堂:开湘学之新风》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材料四 准此以定中国教育之方针,教于斯,学于斯,吾国庶有起死回生之望乎?依此方针,说其义于下方:(一)现实主义。唯其尊现实也,则人治兴焉,迷信斩焉。(二)惟民主义。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三)职业主义。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今之教育,倘不以尊重职业为方针,不独为俗见所非,亦经世家所不取。盖个人以此失其独立自营之美德,社会经济以此陷于不克自存之悲境也。——摘编自陈独秀《今日教育方针》(191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教育的进步与不足,并据此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时务学堂在教育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及其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北京大学的办学宗旨。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主张的教育要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