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西学复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学复习题

一、简述题 1、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成就  明万历年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有所触动。此时的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缓慢,大大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教士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同时,也大量传入大量科学技术。主要成就将从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两方面来说: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促使了中外文化交流,使得不少中国人开阔了眼界,窥见了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但是由于清朝康熙以后对外政策从海禁到闭关政策的转变,最终导致西学东渐现象消失,中国与世界最终隔绝。其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天文、历算之学 利玛窦翻译的《天主实义》、《乾坤体义》等书,主要介绍托勒密(古希腊天文学家)的地心体系。 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Schreck Terrentius, Johann Terrenz,德国人)、罗雅谷、汤若望以及中国士大夫徐光启、李天经等编纂的《崇祯历书》,则介绍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 历法方面,汤若望的《时宪历》。 二、 地理学 利玛窦制作《万国舆图》,西方地理知识传入中国之开始。 艾儒略译述《职方外记》,第一次向中国详细介绍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南怀仁编撰的《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第一次向中国介绍了欧洲家喻户晓的世界“七大奇迹”。 1718年,康熙主持下绘制成《皇舆全览图》。 三、近代欧洲数学知识 利玛窦口译、李之藻笔述的《同文算指》(《实用算术概论》,1583年罗马版),1614年刊行,是输入中国的第一部欧洲笔算著作。 明清之际西方数学输入的集大成之作是康熙皇帝钦命编写的《数理精蕴》。 四、 生物学 最早介绍西方生物学知识的中文著作是《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 五、 医学 1569年,欧洲传教士在澳门设立医院,用西医西药为人治病,是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始。 邓玉函口译、毕拱辰笔述的《泰西人身说概》,汤若望的《西洋人身图》。 傅泛际著《名理探》。 熊三拔著《药露学》。 六、 建筑 “万园之园”圆明园,仿照欧洲风格所建。 东学西渐: 中西方最初由于贸易上的往来,中国的绘画、瓷器、漆器、壁纸、刺绣、绸缎、家具等被传到西方,在西方造成了“中国热”,引发了西方人对中国的热切向往。在法国出现了仿制中国工艺品的热潮,具有中国标志的工艺品已成为上流社会生活的标志。西方最初从中国瓷器类的工艺品装饰画里看到了中国的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这对后来他们仿造中国园林和中国建筑有很大的影响。 一、教育方面:中学西渐与儒家教育流传西方。在中学西渐中,很多传教士如利玛窦等为中国儒家思想向西方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通过这些著作为欧洲人提供了一幅中国社会的图影。从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儒家文化比较大的影响。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圣君成为他们心中理想的社会楷模。 二、文献方面:中国文献西传。进入17、18世纪,中国文献大量传入欧洲,出现了中国文献的第一次输出高潮。首先,耶稣会士来华之初携带了不少西学书籍,他们离开中国返回欧洲时也把许多中国书籍带回欧洲。其次,翻译的中国文献传入西方。还有一些介绍中国思想文化的著作,如《利玛窦日记》。三、 艺术方面:景德镇陶瓷对欧洲艺术风格的影响。东方的绘画艺术重视写意,西方绘画艺术强调写实。欧洲的艺术家深受景德镇陶瓷工艺的艺术陶冶。 随着中国陶瓷、纺织品、家俱深人欧洲社会的艺术领域 ,中国艺术对欧洲的审美情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一世纪西方室内设计、家俱、陶瓷、丝绸和园林设计中形成了中国风格。 四、生活方面:中国茶文化在欧洲大约在 1610 年 ,荷兰人从中国运去的第一批茶叶到达了欧洲。从此 ,中国的茶叶文化开始影响欧洲。 2、近代西学东渐分为几个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近代西学东渐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世纪30-50年代 ;第二个阶段:19世纪60-80年代;第三个阶段:19世纪70、80-90年代 ;第四个阶段: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第五阶段:20世纪10-20年代;第六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1.开眼看世界,初步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社会风俗,政教制度。 代表人物:林则徐及其《四洲志》、魏源及其《海国图志》、梁廷枏及其《海国四说》、徐继畬及其《瀛寰志略》 2.逐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军工生产技术。开始具体了解、观察和认识西方宪政制度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李善兰、王韬、郭嵩焘等。 3.主要内容:开始宣传西方议会制度和引进君主立宪体制的尝试 代表人物:郑观应、何启、胡礼垣、王韬 4.主要内容:引进西方政治体制进行政治改革和革命、西方宪政政权建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宋教仁等 5.主要内容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