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人笔记中的昆曲时尚.doc
清人笔记中的昆曲时尚
清初藏书家、文学家王应奎是江苏常熟人。他的居住之地虽靠近市廛,却交通不便,如处岩壑。科举失利后,他就在这僻静的所在构筑藏书屋“柳南草堂”,积书数万卷。每天埋头在书堆里,刻苦攻读,潜心著述,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
王应奎给后人留下的《柳南随笔》、《续笔》、《柳南文钞》,有很大部分记述了士大夫文人的遗闻轶事、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他究名物之根柢,纠史实之谬误,为我们研究江南人文历史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线索。其中涉及作为一种时尚的昆曲,很是耐人寻味。
《戏场记》(《柳南文钞》卷四)是一篇详细描述清代初年江南乡村演出戏曲的札记。农闲时节,丝竹声响起,顿时吸引“观者方数十里,男女杂沓而至”。纷至沓来聚集在一片旷地上的观众中,男子“有黎而老者,童而孺者,有扶杖者,有牵衣裾者,有衣冠甚伟者,有竖褐不完者,有躇步者,有蹀足者,有于众中挡拨挨枕以示雄者,约而计之,殆不下数千人焉”。似乎各式人等都有。而女子“有世妆者,有小儿呱呱在抱者,有老而面皱如鸡皮者”。哪怕是年迈的老妇也踊跃前来赶时髦。小商贩们自然更要抓住赚钱的机会。他们在戏场上售卖各种小吃。小吃的名称有“曲将军炙”、“宋五嫂羹”,今天的人们闻所未闻。
王?{是河南兰阳(今河南兰考)人,崇祯辛未年进士。他十分喜爱唱曲演戏。还没有做官时,一天地方官员前去拜访他,王?{恰好脸上敷施粉墨,身上穿了旦角的服饰登场歌唱。看见地方官员进门,与他一起唱曲的人都散去了,王?{却没有更换衣服,径直出来迎接。地方官员很是惊愕。王?{行了女子的拜礼,嘴里念念有词道:“奴家王?{是也!”
他的女儿出嫁后,婿家特意设了筵席,等他前去欢聚。他化妆后脸颊通红活像是关云长,身穿绿袍,乘马而去。到了门口,女婿出来迎候,哪儿想到,他什么都不顾,下了马,嘴里高唱着“大江东……”只管闯进去,仿佛这里是戏台。所有的宾客都吓得躲开。他则豪爽地举起金叵罗,喝了好几杯才回家。
在很多人的眼里,王?{是一个狂士。其实,他性格忠厚坦诚,诙谐豪放,不拘小节,颇具胆略。尽管很能写文章,却不愿意出入于魏忠贤阉党的门下,崇祯元年考试时,故意在试卷上使用戏曲语言,如文章中间论鬼神处,突兀地写道:“如以为无,则慧娘之敲裴生之门也,丽娘之入柳生之室也”。结果,如愿以偿地落了榜。
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昆曲传奇流布之广。
还有一则,讲昆山一个名叫冯姬的女子,因为不肯应马帅三宝之召,被五花大绑。在即将用刀刃杀害时,给她灌酒,一下子灌了一斗。随即命令她整理容妆,放声唱曲。哪儿想到,她越唱嗓音越嘹亮,于是获得释放。常熟诗人陈祺芳特意为她作了一首香艳的诗:“酥胸藕臂玉为腰,缚出轻红惨愈娇。刚向筵前倾一斗,宝钗重整度鸾箫。”由于唱曲唱得好,竟免除杀身之祸,昆曲的魅力可见一斑。
不过,也有因过度迷恋昆曲甚而导致破产的。云间(松江)顾少参的曾孙名叫威明,继承了先祖的家业,拥有四万八千亩田地。他生性豪侈,又非常酷爱唱戏,特意邀集一些轻薄儿演出《牡丹亭》传奇。扮演杜丽娘的年轻人须剃去髭须,便告诉他:“俗语道‘去须一茎,偿米七石。’你如果不吝啬,就给我。”顾威明笑道:“这是区区小事呀。”马上让青衣在一旁计数,一共剃去髭须四十三根,立取白米三百石,送到年轻人的家。就这样,不过四五年,所有田产都陆续卖光了。因为逃避赋税,他被县官抓进了监狱,最终在铁窗里自杀身亡。
王应奎的《柳南续笔》带着贬义叙述了这个故事。但,《牡丹亭》让顾威明走到这一步,我们读到的就不仅仅是笑料。
顾曲、拍曲与度曲
昆曲的演唱形式,历来有几种说法。一是顾曲。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曲有误,周郎顾。”意思是指周郎知音,能够指正乐曲中的错讹。后来由此引申,专指昆曲的欣赏或评析。二是拍曲。专用于教曲或学曲。昆曲拥有独特的声腔系统,严守格律、板眼,学唱时必须掌握它的节拍和速度,或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要求分毫不差。三是度曲。这是清唱昆曲的雅称。对此,昆曲界有不同的解释。
近读清代昆山人徐昂发的《畏垒笔记》,见有“度曲”一则。虽然文字不满两百,却把两个方面解释得很清楚。
东汉张衡《西京赋》中的“度起未终,云起雪飞”,历来被认为是“度曲”一词的出典。徐昂发说,张衡的舞赋中有“度终复位”的句子,“度曲既终,然后更授其次”――曲子唱完了,接着再往下唱。度,不妨理解为唱完、唱过的意思。
徐昂发又说:“度曲者,或当如应说谓,自作新曲,而自歌之。”自己作了新曲,自己填词歌唱,?@也称为度曲。应说,是指引用应劭之说:“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
昆曲自明代嘉靖年间从昆山、苏州一带勃兴,流布于大江南北之后,“度曲”一词就成为清唱昆曲的专门名词,传播至今。明代沈宠绥写有《度曲须知》,在他看来,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