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水退去之后.doc
潮水退去之后
前两天我去上海出差,打了个“体制外的车”――说“黑车”有点不礼貌。司机三十多岁,帅,收拾得也很体面。路上聊天,他开始聊自己想怎么挣钱。我非常喜欢在没有利益相关和资源整合的前提下听人聊挣钱,这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知识,感觉像听量子物理一样迷人。
司机感慨经济不好,黑车不好开,想找别的门路。他前两年买了一个很老很小的房子,在郊区,市值两百万左右。他打算把这个房子卖掉,各种循环贷款,换一套一千五百万左右的大别墅。别墅他已经去看过,非常满意,抢到就是赚到。
我不懂经济,但是有每个月记录经济数据的习惯,把它作为社会变化的某种刻度。他说着我顺手用手机查,看到8月信贷数据公布,上海非金融企业的人民币贷款下降302亿,居民人民币贷款增加359亿,其中房贷增加342亿。企业捂?o钱包,居民冲锋陷阵,真实版的“冰与火之歌”。
我问司机:“房价要是降了怎么办?”
司机愣了一下,说:“那么多人都是高价买房,跌又不只跌我一个。几年前等着房市崩盘的人现在都后悔了。”
我说:“看居民存款增速已经下降到10%以下了,房贷还增长了这么多,还是不正常吧。”
司机说:“国家那么强大,不会让房价跌的。”然后就沉默了,把冷气开大。
这是个短暂的、没有赢家的辩论。我和司机没有本质的分歧,我们的认知和《新闻联播》里每天告诉全国人民的一样――经济形势不好,房地产市场过热,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原因在于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看到时势如潮水,他只要顺势加入,账面上瞬间成了千万富翁;我看到的是潮水下的礁石。
社会的潮水是滚烫的,以“创业热”、“电商热”、“IP热”、“网红热”等等形式出现,每一轮热潮伴随的都是一堆财富故事。大众媒体只宣传浪尖上的人,浪下的人却被掩盖住了。
前几天,我终于在黄山看了一个MINI中国发起的不一样的纪录片,叫作《内心引力》。导演是一对夫妻,拍了18个月。他们拍了七个创业者,每个人播放出来只有十分钟。
或许把影片里的人叫作“创业者”并不恰当,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是单枪匹马,没有“业”可言,只能被叫作“独立品牌创始人”,其中最成功的人是“例外”的创始人毛继红和“雕刻时光”的创始人庄松冽,他们的品牌都创立了20年左右。但其他拍摄对象远远谈不上成功,他们经营的品牌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片子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著名外科专家张强,一个是做食材网店的把文翰。
几年前我曾经见过张强,那时是参加一个拍摄计划,拍摄各行各业人的手,张强的手也出镜了,他当时的身份是著名医院的著名血管外科专家。看这个纪录片我才知道他离开了体制,成立了中国首家医生集团,想打造一支独立执业的医生队伍,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张强的想法简单而正确:提升医生的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当他把这个想法解释给他体制内做医生的老同学,一个老同学说:“我们还在坐火车,看到张强已经在坐飞机了。”语气里并不全是褒义。
更惨烈的镜头是他见投资人,投资人一连串地发问:“你这个增长点在哪里?爆发点在哪里?怎么给我回报?……”
张强一脸温和而尴尬的笑,投资人拂袖离去。
这是最近几年我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最具戏剧张力的画面。它太真实了,人性的贪婪、阶级优越、财富的焦虑,每一帧镜头都是时代真实的写照。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人是把文翰,他毕业后本来在大公司做得顺风顺水,后来辞去了工作,创办了一家食材的网店。他是甘肃人,为了找食材学了四川话,自己在四川的深山老林里寻找没有经过污染的蜂蜜和笋干之类食材。
他只有一个人,一个人挑选、采摘、购买、拍摄。把文翰在整部纪录片里非常没有演员的自我修养,全程皱着眉头在一堆食材里掏来掏去。正因为他的严肃和挑剔,让观众对他非常信任。看纪录片的时候,我发现好几个观众都开了小差,偷偷拿手机搜他的店下单――和我一样。
因为对食材的品质和保鲜时间要求很高,所以他的网店规模很小,产品只有二十几样,价格都不太贵,包装很朴实。如果让张强的投资人来看,这样的模式肯定是走不通的。按照“消费升级”的思路,应该讲个好故事,然后跑量,消费者花了稍微贵一点的价格,买了个充满情怀的故事,获得了中产阶级的优越感,网店的流量也上去了。这才符合电商新思路。
但是把文翰没有这样,他依然是一个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和老乡谈判着笋干的价格。
纪录片放映结束,有个短暂的主创交流时间。导演说这个纪录片原本叫做《创造力2.0》,拍了十个人,最后拿掉了三个。他说了被拿掉的三个创业者的名字,都是当红的“互联网+成功”案例。如果不剔除,他们或许会让片子有更高的名气,更高的票房,也会显得更励志,更鸡血,但是那就让片子变调了。
我喜欢现在纪录片的名字和拍摄对象,因为他们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