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赋体的基因与突变
中國中世紀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賦體的基因與突變
逢甲大學中文系 簡宗梧
摘要
文學一如物種,有其不變的傳承,也有與時俱進的演化現象。文體衍化和物種演化,都受時空因素的影響,在中國文學中,賦的體貌因時空而變異的情況尤為顯著。本論文即嘗試透過物種基因與突變的視角,對賦體因時衍化董理出新的脈絡,並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媒介的藝術,所以本論文用在文學上所謂的基因,乃取艾布拉姆斯《鏡與燈》(The Mirror and Lamp)所設計的藝術四要素:世界(universe)、藝術家(artist)、作品(work)、欣賞者(audience)的後三項,再取傳播學界廣泛應用的拉斯威爾公式五個「W」中「媒介」(in which channel)和「效果」(with what effect)兩項,視為文學因應時空產生體類變化的五對染色體。用以考察歷代環境的不同,對賦體這五對染色體的基因組合產生什麼連鎖變化?藉以理解賦體前後產生變化的現象。發現賦體基因蛻變最關鍵的時期是在東漢。省察各階段賦體蛻變之後,發現它一如物種的演化,我們不難找到操控其他基因使之發生複製錯誤的「突變者基因」(mutator gene);還可以了解賦在演化過程,也如物種在趨同演化,經常因基因交換形成了不同於親代的新組合。歷代賦體雜文的層出不窮,也是可用基因「重組」(recombination)的現象去理解。
關鍵詞:宮廷賦 駢賦 律賦 傳播媒介 功能取向 基因 突變 重組
趨異演化 趨同演化
一 前言
基因(gene)是生物學的名詞,它是遺傳的基本單位,由一段具有特殊功能的核甘酸(nucleotide)所組成,位在染色體(chromosome)上。突變(mutation)也是生物學的名詞,泛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影響遺傳性狀的變異,包括基因本身的改變。目前基因研究是生命科學與化學界的顯學,揭開遺傳密碼(genetic code)之秘,更是炙手可熱的學術工程。
英國牛津大學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再版自序〈新思想在燃燒〉說:「科學家最大的貢獻,與其說是提出新理論或揭開新事實,不如說是發現以新的方法看舊理論或事實。」然而「如果你使力創新語言和比喻,最後肯定會有一番新看法」,「新穎的看法本身就是科學界原創性的貢獻」。其實,不只在科學界如此,在人文學的研究,也未嘗不是如此,而表現在建構文學史的學術工程上,更是如此。
就文學史加以觀察,文學一如物種,有其不變的傳承,也有與時俱進的演化現象。文體衍化和物種演化,都受時空因素的影響。生物學上認為物種本有共同的祖先,但由於適應不同的環境,已發展出不同的類型,稱之為趨異演化(evolutionary divergence)。在趨異演化的同時,還產生另一種現象,在分類學上彼此關係遙遠的物種,外貌或行為卻出現了雷同的演化過程,這稱之為趨同演化(evolutionary convergence)。有趣的是:文體衍化如果做歷時與共時的交叉研究,不也在在發現它一直並存著趨異與趨同的演化現象。
在中國文學的類別中,體貌因時變化最為鉅大的,莫過於賦。賦在先秦、在兩漢、在六朝、在唐、在宋,各有不同的風貌,有如物種趨異演化的現象,甚至於產生突變;然而它成之為文類,歷代與詩、散文以及其他文類之間的依違,則又有趨同演化與趨異演化並存的現象。
我們如果應用物種演化的概念,省察賦體的衍化,開拓觀察與思考的面向,
是否可以更生動而有趣的理解、並更合理的詮釋有關歷代賦文學的生態和賦體風貌?如果取艾布拉姆斯(M.H.Abrams)《鏡與燈》(The Mirror and Lamp)所設計的藝術四要素:世界(universe)、藝術家(artist)、作品(work)、欣賞者(audience),因為文體演化,受時空因素的影響,所以本文將其所謂世界(universe),比擬為細胞生長的時空,其他三項則喻之為細胞的染色體。再從傳播學界廣泛應用的拉斯威爾公式五個「W」,取「媒介」(in which channel)和「效果」(with what effect) (效果與影響,原本是客觀的事實,本文則傾向作者主觀意圖的層面,所以強調其功能取向)兩項,喻為影響文學體類變化的第四、第五對染色體。用以考察歷代環境的不同,對賦體這五對染色體的基因組合,前後究竟產生了什麼變化?在各階段賦體蛻變中,是否也如物種的演化,可找到操控其他基因使之發生複製錯誤的「突變者基因」(mutator gene)?賦在演化過程,是否也如物種在趨同演化過程中,因基因交換形成了不同於親代的新組合?歷代賦體雜文的層出不窮,是否也可以用基因「重組」(re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