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寨卡病毒问答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防寨卡病毒问答录.doc

预防寨卡病毒问答录   寨卡病毒是否仅通过蚊媒进行传播?目前我国已有输入性病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流行的危险吗?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但新年伊始,肆虐非洲和美洲的寨卡病毒陆续进入中国境内。自今年2月9日中国内地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截至2月28日,一共确诊了8例,其中江西省1例,广东省3例,浙江省4例。寨卡病毒对中国影响有多大,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是当前民众非常关注的问题。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传播罕见。人感染后症状多为轻微发热、红疹,另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症状,大多数持续2~7天后自愈,极少出现重症或死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症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或死亡,但其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除蚊虫传播外,目前还发现了另外几种传播途径。①母婴传播:寨卡病毒可以由怀孕的母亲传播给胎儿,但传播概率尚不清楚,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传播给婴儿,目前尚未发现哺乳传播。②血液传播:可能存在血液传播途径,目前仅有1例报告。③性传播:寨卡病毒可以由男性向其女性性伴传播,但目前尚未发现女性向男性性伴传播情况。   随着全球化、城镇化加快,人与人、人与动物接触日益密切,任何地方的健康威胁都有可能是全球性的健康威胁。从理论上来讲,随着气温的升高,蚊虫密度的上升,就有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性。我国当前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病例在入境后被及时发现并隔离,因此疫情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2月19日,WHO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寨卡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很罕见,但已有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例报告。中国在控制输入性寨卡病毒方面采取了完善而有力的措施。如果亚洲国家都能积极采取应对和防范措施,寨卡病毒就不大可能在亚洲地区蔓延。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同时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和云南省的部分区域及台湾南部等地区均有埃及伊蚊分布,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高风险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在我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广大的区域内均有白纹伊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伊蚊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一年之久。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400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地从一个地方携带到另一地方(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就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防蚊灭蚊可降低蚊媒对寨卡病毒的传播风险,我国驱蚊灭蚊措施有哪些?   防蚊灭蚊是降低寨卡病毒病等蚊媒疾病传播风险的重要措施,我国南方地区尤其需要做好驱蚊灭蚊工作。南方地处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气温偏高,适宜蚊媒孽生与繁殖,近年来常发生较大的蚊媒病流行。预防和控制蚊媒疾病的措施主要为“一防三早”,即防止蚊媒传播,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我国防疫部门制定了“社区参与,健康教育,环境制约”的模式控制蚊媒,其综合措施包括加强个人防护,加强环境防护和口岸管理等项内容。   环境防护 消灭蚊幼虫是减少蚊幼虫孳生最根本的方法。①消除孳生地和幼虫:翻盆倒罐,填堵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并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对难以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②杀灭成蚊: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处等场所使用杀虫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杀灭孳生地周围的成蚊可以使用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进行超低容量空间喷洒;室内可以采用纸烟剂、块烟剂等熏杀成蚊,或喷洒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口岸管理 对来自蚊媒疾病疫区的入境交通工具和集装箱实施严格检疫查验工作。来自疫区的飞机在入境前要提前实施灭蚊处理,入境时不准携带活蚊入境。来自疫区的集装箱入境前实施灭蚊处理或入境后经灭蚊处理,方可装卸货物。   广大民众的自我保护,有哪些防止蚊虫叮咬的措施和办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