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将进酒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将进酒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将进酒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 ———————————————————————— □李 白 三、名句填空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特殊句式 ①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陈王昔时宴乎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作家剪影(见“《越中览古》”) 二、资料存盘 《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也就是安史之乱前三四年光景,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一天,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喝酒,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袒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 三、意旨探微 这首诗的旨趣在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十分复杂。其中表达了人生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 1.本文题为“将进酒”,作者为什么要从黄河奔流、镜中白发写起? 【参考思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颍阳距离黄河不远,故借以起兴。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人生易老不过朝暮间的事,因而“不复回”又隐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的寓意。 雄伟永恒的黄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短暂,开头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诗人的这种悲伤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两鬓染霜,英雄老去,更是由当时朝廷腐败、自身的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极有气势。其中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前两句将空间层层放大,后两句把时间紧紧压缩,时空上的夸张,开篇就给人灵动飞扬、横空出世之感。 2.感情上大起大落且发展变化极快,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本分析。 【参考思路】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豪放的,发展过程大起大落。诗歌开篇,作者感叹人生短促,流露出一种悲伤之情。但悲观却非李白性情之本色,于是五、六两句来一逆转,由“悲”变为“欢”,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表现出一种“自信”。至此,诗人大放豪情,呼酒酣饮。在狂放之际,忽又转为激愤,以叹古人寂寞,来表现自己寂寞,故而“但愿长醉不愿醒”。 不过,刚露出一点深哀,又回到说酒,诗情再入狂放,要将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正在此时,突然又进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呼应,而“万古愁”则更深沉。总之,本诗感情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有气势,也有曲折,纵横捭阖。 3.诗中劝酒歌的主题是什么,对此应如何理解? 【参考思路】 诗中劝酒歌的主题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宝贵的性格。 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愿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他自己的回答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一生志向高远,有大济苍生的愿望,但政治上却屡遭挫折,仕途坎坷,抱负难伸,满怀愁绪无从排解,才有了一首《将进酒》。 4.诗人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何单举曹植为例? 【参考思路】 从某种意义看,这两句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 “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至极,可有谁听他们的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看穿了这一点,曾喟叹“自言管葛竞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表现诗人对统治阶级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做一个流芳百世的饮者。这是诗人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愤激之语。 诗人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便单单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