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3年安徽淮河流域梅雨及亚洲中高纬度环流.pdf
2003年安徽淮河流域梅雨及亚洲中高纬度环流
吴有训 方四清 陶曙华 陈平
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 宣城 242000
摘 要
用2003年6月21日 7月22日梅雨期安徽淮河流域31站逐日降水和ECMWF分析的格点气象资料 分析结果表明
梅雨量 660.1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平均日降水量存在准 10天周期性变化 亚洲极涡偏强 位置偏北 鄂霍次克海
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长时期维持 大气环流稳定少变 西太平洋东西带状副高偏强 位置偏北 淮河流域为南北气流交
汇地带 海平面气压场上 江淮地区到日本列岛以东洋面为低压倒槽 梅雨锋位于低压倒槽中 出现降水天气
关键词 梅雨 安徽淮河流域 大气环流
1引言
2003年6月20日 7月21日 安徽淮河流域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 降雨异常偏多
平均降雨量达660.1mm受降雨影响 淮河大小支流均发生多次洪水 干流出现三次大的洪水过程 安
徽省民政厅救灾办公室截止7月 18日统计的洪涝灾情数据 安徽淮河流域农作物受灾面积3063.86万
亩 其中成灾2172.23万亩 受灾人口2212.63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 140.11亿元 因此 进一步分析
安徽淮河流域梅雨降水特点和成因 对提高预报能力和决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基本资料分为两部分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CMWF197119992003年逐日
20时500 hPa高度资料 范围 1085N 5 180E 经纬格距 5 5 850hPa温度 海平面气压
资料 范围2085N 5 180E 经纬格距5 5 2003年6月21日 7月22日安徽淮河流
域31站 市 县台站 下同 逐日 08时 08时 降水资料 取自安徽省气象台每日发布的雨量图
用安徽淮河流域31站平均日降水量作为安徽淮河流域平均日降水量
3 2003年梅雨期安徽淮河流域降水特点
表 1给出了2003年梅雨期安徽淮河流域平均逐日降水量 除6月25日各站均无降水外 其余日期
都有降水 安徽淮河流域平均梅雨量为660.1mm占全年降水量72%平均日最大降水量62.8mm7月4
日 站点最大梅雨量为825.3mm太和 站点最大日降水量249.3mm太和 7月4日
表1 年梅雨期安徽淮河流域平均逐日降水量2003 /mm
日/月 21/622/623/624/6 25/626/627/628/629/630/61/7
降水
13.414.547.48.6 4.146.00.13.454.751.2
量
续表
2/73/74/75/76/77/78/79/7 10/711/712/713/7
56.920.062.815.84.75.00.551.042.626.013.618.9
续表
14/715/716/717/718/719/720/721/722/7
3.4 0.4 1.89.5 14.50.1 15.522.331.9
表 1可见 6月23日 6月27日 6月307月2日 7月4日 7月9 10日为大到暴雨 38.0mm
发生时段 梅雨期平均日降水量的功率谱计算结果表明 在 10天周期附近有一个明显的谱峰 谱峰值
为0.24且置信度超过95%表明2003年梅雨期安徽淮河流域平均日降水量存在准 10天周期的变化
这种周期性变化可能与鄂霍次克海阻高活动有关[1]
4 亚洲中高纬度500hPa平均位势高度与高度距平分析
图1是6月21日 7月22日20时500hPa平均位势高度 亚洲高纬度地区 鄂霍次克海为572dagpm
高压脊 高压脊的东南方为东北西南向的低槽区 槽后冷空气不断向西南方输送 鄂霍次克海高压是梅
雨期亚洲东岸高纬度上空持久性阻塞高压 由于它稳定少变 其上游东亚上空环流形势变化不大 致使
梅雨天气过程稳定 持续时间较长 西风气流一支围绕它的北边缘 另一支在它的南方与地面梅雨锋系
对应 在乌拉尔山地区为568dagpm高压脊 6月29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