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歧视”的民法救济探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格歧视”的民法救济探析.pdf

总第68期 甘 肃 政 法 学 院 学 报 General No.68 2OO3年 6月 Journal of Gamu Institute of P0liileal Science and Law Jun.,2003 “人格歧视的民法救济探析 姜淑明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人格歧视”行为违反了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法定义务,侵害了受害人的人格尊严。“人格歧视”要获得民法救济, 必须符合侵害一般人格权的构成条件。对“人格歧视”的民法救济途经主要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 损失等。 关键词:人格歧视;人格尊严;民法救济 中图分类号:DF 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8X(2003)03.0021.05 A Research On Civil Remedies For Discrimination Of Personality Jiang Shuming (Law Schoo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0,Hunai) Abstract:The act of discrimination of personality constitutes a violation of the legal obligation to respect other person’S t)r and infringes upon the victim’S aignity of personality.Such acts should meet the constituent eiquirements of in— fringement upon conInIOB rights of personality to be remedied by civil law.The civil remedies for discrimination of person— ality mainly include stoppage ofinfringement,elimination ofinfluence,recoverage of reputation,apology and compensation for losses. Key words:Discrimination of Personaliyt;Dignity of Personality;Civil Remedies.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也在不断提高,这是社会进步、 社会文明的表现。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加上人们对人格权认知方面的不足,导致不少人 还严重缺乏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自觉性。例如,当众发表蔑视他人人格尊严的言论,把自己宠爱的动物带到 公共饭店“人狗同桌”,因他人相貌丑陋而拒绝其人店就餐,招聘员工时拒绝某血型的人、某地方的人,城市居 民对乡村居民的带有歧视性的称谓等等。凡此种种人格歧视的现象,不一而足。迄今为止,我国法律还没有 “人格歧视”的具体规定,但是从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到诸如劳动法、民法等部门法,都有关于人格平 等、反对人格歧视等内容的概括性规定,200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 收稿日期:2003—04一l1 作者简介:姜淑明(1963一),女,湖南宁乡人,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研究。 21 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更是明确规定了“人格尊严权”。一段时间以来,“人格歧视”频频见诸于报 端,并且多有涉讼。例如,招聘中的“血型歧视”、“地域歧视”、“性别歧证”、“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