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偷税罪立法完善新思维——以刑法与税法之协调为进路.pdf
·经济刑法 · 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3期
我国偷税罪立法完善新思维冰
— — 以刑法与税法之协调为进路
李海滢 金玲玲
(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偷税罪立法完善需要税法和刑法两个领域的完善,同时也必须将协调性立法贯彻始
终,而且这种协调性原则应当是刑法对税法的协调,不应当是税法对刑法的 “逆向协调”,否则偷
税罪刑事立法将永远陷入 修“订——不适应——再修订——仍不适应”的循环怪圈。
关键词:税法;刑法;偷税罪;立法模式;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D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512(2009)03—0042—06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经济迅猛发展,税收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间的博弈
也愈演愈烈,如何规制最常见的、最普遍的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愉税行为及偷税
罪,一直是经久不衰的主题。新中国成立至今,有关偷税罪的立法进行了多次重大的修改,尤其是
2008年研0法修正案 》(草案)再次对偷税罪提出重大修订。为什么我国的偷税罪立法要进行
这么多次的修订?为什么每一次修订后不久就会引发新一轮的来自理论界及实践部门的争论与
质疑?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在完善偷税罪立法时拓宽思路空问?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在考
察偷税罪立法沿革之后,以刑法与税法之协调为进路,对我国偷税罪的立法完善提出管窥之见。
一
、 缘起:由偷税罪历次立法修订引发的思考
(一)偷税罪历次立法修订之概览
偷税罪立法最初确立的形式是税法的刑事责任条款。1950年 1月政务院颁布俭 国税政实
施要贝 ,在处罚上规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关于违犯税法、税政之案件,税务机关得依章惩处,
进行教育;严禁滥行处罚和没收”。本条款的规定,实质上是税务机关对税务违法行为主要是偷
税行为处罚的法律依据。1950年至 1951年初,政务院和财政部颁布了l1个税法和 1个决定,
其中包括了有关税收犯罪的刑事责任条款。如馈物税暂行条{歹第 13条规定,“抗不交税、拒绝
检查或伪造照证、验戳、假冒商标及包揽走私等行为,除依前款处罚外,并送人民法院处理”;屠《
宰税暂行条侈 第 1O条规定,“伪造税证戳记或违禁宰杀,情节重大者,送人民法院处理”。这一
历史时期,刑事立法活动相对滞后,当时对偷税罪的处理主要是依据国家政策。
1979年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以下简称 1979年研0法》)第 121条第一次采取空
作者简介:李海滢,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吉林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法学博士;~.g-.g-,长春
市南关区国家税务局政裳法毅科副科长,吉林大学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教育部重大深题攻关项目“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编号:04JZD000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
金 政“治文明视域下的腐败犯罪防控”(编号:20080430157)~5研究成果之一。
42
白罪状规定了偷税罪,“违反税收法规,偷税、抗税,情节严重的,……”。但何为偷税行为无任何
具体解释,何为情节严重也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这是刑法对偷税罪的首次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1986年3月颁布的从 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济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
行)》第一次明确了什么是偷税罪: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
避纳税,情节严重的行为。而且上述规定还就 隋节严重’作了较为具体的解释。虽然,这一规定
仅仅是检察机关内部掌握的立案标准,并不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但毕竟在司法实践中第一次
明确了什么是偷税罪。1986年4月21日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以下
简称 1986年 (僦收征管暂行条例》)第 37条明确规定了偷税是指纳税人使用欺骗、隐瞒等手段
逃避纳税的行为。
1992年9月4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并于 1993
年 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 }:》(以下简称 1992年 管渤 )第40
条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克 (以
下简称 1992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