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娘娘山 珍贵而又神奇的泥炭藓沼泽湿地.doc
娘娘山 珍贵而又神奇的泥炭藓沼泽湿地
《徐霞客游记》里写道:“州东北七十里,有八纳(即八大山),其山高冠一州,四面皆石崖崭绝,惟一经盘旋而上,山颠,众览群山几百里之外,东望晴隆关岭,北望水城乌蒙,西望昆明曲靖,南望刘官宝霞。”
在巍峨的乌蒙山东南端,有一个八大山自然保护区,矗立在保护区内海拔2300米的娘娘山山顶台地是贵州的母亲河――乌江的源头之一,也是贵州喀斯特中山沼泽湿地的典型代表。
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美丽的三姐妹分别嫁与八大山、娘娘山、牛棚梁子,以大山为夫,天上的王母娘娘赐福三姐妹,分别赠与“天母娘娘”“地母娘娘”“人母娘娘”,寓意“天地人和”。
娘娘山之名由来已久,但最早以“娘娘”为名的并非目前海拔2300米的这座高山。相传,民国期间,苗民起义,英勇的苗女在这座高山集结,招兵买马。官府为剿灭义军,集重兵,围攻山寨。在猛烈的攻势下,苗女奋战到最后一刻,最终留下“娘娘”英名。为纪念苗女的壮举,当地村民将聚义的大山命名为娘娘山。
高山屹立千万年,但娘娘山的奇景2012年才被发现。飞流直下的瀑布打破高山的宁静,柳杉林下,厚厚的苔藓,金发藓、泥炭藓等等,形成高高低低的藓丘,铺满了林下。一脚踩下去,抬起来,留下的脚印里都是水。正是山顶这一片片沼泽湿地,将雨季的大气降水存蓄起来,再缓慢释放,所以悬崖上的瀑布才会常年流水。
山顶台地上沼泽湿地在自然水循环中水流进入江河湖泊前的滞留可使降水进入乌江的时间滞后,形成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湿地中的一部分水经过湿地渗入地下含水层,有效地补充局部地下水和存储水源。同时,湿地还可作为分蓄暴雨洪水的调节区,和沟谷林区一起避免了暴雨洪水造成的水土流失,维系乌江超额洪水的平衡和泥沙冲淤的相对平衡,起着缓解乌江洪水威胁、减轻江河湖泊地区洪涝灾害压力和延缓江河河床变迁的重要作用。
这一片高原湿地,是珠江流域水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湿地将有效保护云贵高原喀斯特山地独特的生态功能,对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娘娘山顶台地大面积沼泽湿地被确认之后,盘县县委、县政府,普古乡政府、盘县林业局决策层有关人士“立刻认识到这片湿地的重要性”。
2013年3月,经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黎平联系,邀请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副教授肖德荣博士,为娘娘山湿地公园做总体规划。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于2013年12月31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开展试点工作。
娘娘山湿地被称为“山顶上的湿地,贵州高原的妩媚”,其森林、竹林与嫩绿的泥炭藓、金发藓相间相伴,是贵州弥足珍贵而又神奇的湿地景观。山顶台的中山沼泽湿地是以苔藓植物为主的藓类沼泽,苔藓植物是自然界一种生活在潮湿环境下的小型植物,在湿地特别是沼泽湿地中,苔藓植物有着重要并不可取代的生态功能。八大山保护区有苔藓植物277种,在沼泽湿地生活的种类主要是泥炭藓科、柳叶藓科、溪苔科,以及珠藓科的泽藓属、珠藓属;金发藓科的大金发藓属、拟金发藓属、小金发藓属;曲尾鲜科的曲尾鲜属、青毛藓属的种类,约有50余种。其中以泥炭藓科的种类最为突出。
这些中山沼泽湿地维系着贵州的青山绿水,是贵州生态省的重要保障。
泥炭藓生长在酸性的沼泽地里,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它很巧妙的具有特殊的贮水细胞,可吸蓄为其自身重量的20~150倍的水分,同时也很神奇的具有泥炭藓酚等抑菌物质使其具有超强的持水能力和特殊的抗菌性。泥炭藓属于耐周期性干旱的沼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分布于泥炭沼泽、草本植物沼泽、木本植物沼泽、湿润森林等多种类型湿地中,在贫营养泥炭沼泽中常成为优势植物。
我国有47种泥炭藓。贵州有17种。常见的是卵叶泥炭藓、泥炭藓、暖地泥炭藓和多纹泥炭藓。
泥炭藓属于耐周期性干旱的沼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多分布于泥炭沼泽、草本植物沼泽、木本植物沼泽、湿润森林等多种类型的湿地中,在贫营养泥炭沼泽中多能成为优势植物。作为贫营养泥炭中重要的成碳植物,泥炭藓植物所含的固碳量约占北半球大部分泥炭沼泽总碳累积量的50%,因此,泥炭藓可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自然界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大量研究显示:湿地生态系统是目前已知陆地生态系统中仅次于森林的重要碳汇来源,对全球范围的碳循环有着显著影响,还能起到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等重要作用。泥炭藓沼泽通过长期的积累,泥炭藓沼泽储存了地球上约1/3的碳源。而泥炭藓属植物是泥炭藓沼泽所特有的分类群,其残体使泥炭藓沼泽创造出相当大的生物衍生量。仅一年中,泥炭藓(包括活体和死体)所固定的碳储量比全球所有的陆生植被所固定的碳储量还要多。在稳定的沼泽生态系统中,泥炭藓是泥炭积累的最重要植物。作为贫营养泥炭中重要的成碳植物,泥炭藓植物的固碳含量约占北半球大部分泥炭沼泽总碳累积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