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负载型金催化剂上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反应的新认识.pdf

对负载型金催化剂上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反应的新认识.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负载型金催化剂上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反应的新认识.pdf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会议论文集 文章编号:PD.049 对负载型金催化剂上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反应的新认识· 。汤丁亮,卢新宁,杨宏伟,袁友珠··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厦门361005) 关键词:负载型金催化剂,丙烯环氧化,环氧丙烷,活性,选择性 烷(Po)以来111,对该体系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上若干研究组的高度关注。业已表明,众多的载金 催化剂虽对PO选择性一般高达900,4左右,但这类催化剂均面临易于失活的难题。人们普遍认为 这系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所谓的“PO聚合物”,并覆盖催化剂的活性位所致。然而,已有的文献 均采用归一化法计算丙烯转化率和PO选择性,因其局限性,无法对PO聚合物进行计量分析。 初始活性即为其最高催化活性【2】。迄今为止,尚无文献明确回答这些PO聚合物的量是否可忽略、 归一化法计算的活性数据是否妥当等问题。而且,对“PO聚合物”的组分及主成分等,也需有 更为深入的研究。 甲烷作为内标物,以内标法计算Au/Ti.MCF催化剂对丙烯环氧化反应的丙烯转化率及PO选择性, 得出对载金催化剂上H2.02气氛中丙烯环氧化制PO催化反应的一些新认识。 1实验部分 纯硅MCF和后接枝法Ti.MCF参照文献的方法合成f341。载金催化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 控制载金量为4wt%,在400oC下空气气氛中焙烧4h制得催化剂,标记为Au/Ti.MCR,工代表 Si/Ti的摩尔比。催化剂活性评价在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进行,每次催化剂用量为0.15 g, 究。 2结果与讨论 XRD结果显示,MCF载体为三维长程无序介孔结构,钛接枝后的Ti.MCF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HRTEM图像显示呈大小基本均一的蜂窝型孔结构,无序排列,孔径大小在16-23am之间。BET 结果为典型的IV型吸脱附曲线,Ti.MCF比表面积为470,--540 m2/g。当Si/Ti=50时,Uv.Ⅵs峰顶 220 并在250~260 步宽化。制备得到的Au/Ti.MCB样品,孔结构保持稳定,金纳米粒子直径2—5nrn左右,呈均匀 高度分散。 建省重大研究计划(2005HZ01·3)资助项目. ‘‘通讯联系人,Eomail:yzyuan@xmu.edu.cn’电话:0592·2184565 PR一369 第十一属垒■青年催化盘镰论文● 若采用文献的反应气组成,其N2含量高达70/0,以№作内标所得结果的重现性报差.必须 另寻其他合适的内标物。我们发现,将c班混八反应气,井通入200。c催化剂床层,束观察到 CFI.发生变化;进而比较加入Cl-h与未加入CH,两种条件下的丙烯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无论 C}I‘存在与否。在相同反应气组成条件下,同催化剂上得到的丙烯环氯化反应结果相『可。实验还 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60oc条件下,丙烯环氧化反应几乎没有c11‘生成,反应前后cH无质量 变化。可见,CH4适合作为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内标物。本工作以CH4为内标,所获实验数据误差 不超过蝴5%。 所制备的Au/Ti—MCL催化剂具备良好丙烯环氧化催化性能,其PO产宰与当今国际上性能最 好的Au/3D-TI-Si催化刺处于同一水平”J。在120~t50。C反应条件下,丙烯环氧化反应除生成主 产物PO和少量副产物如CO。、甲醛、乙醛、丙醛、丙烯醛、丙酮等外,还观察到色谱保留时间 较长的乙醴,其含量随反应温度升高和催化剂Ti含量的增大而增加。用归‘化j击和内标法可得到 截然不同的催化剂初始活性结果,前者得出催化剂活性为先增后降的“前倾火山型”曲线,而后 者得出催化剂活性为逐渐下降的曲线。内标法的结果揭示,硅烷化作用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非 如归一化法计算所展示的那样.即提高丙烯转化率基本恒定PO选择性.而是降低催化剂的初始 活性,但明显提高催化剂对PO的选择性,从而提高PO产率。这样的结果显然更为合理和容易 理解,即硅烷化试剂将占据Au或n等活性位,加上它的疏水性,生成的PO在催化剂表面停留 时间减短.进一步生成“PO聚合物”的机会减少,从而降低催化剂的失活速率.使硅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