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民间节庆旅游开发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昌族民间节庆旅游开发思考.doc

阿昌族民间节庆旅游开发思考   摘 要 阿昌族民间节庆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本文分析了阿昌族民间节庆作为旅游资源的特点,并阐释了开发阿昌族民间节庆旅游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建议。   关键词 阿昌族 民间节庆 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节庆旅游是以某种具有鲜明主题的公众性庆典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开发出来的一种现代新型旅游产品。它对提高地方知名度,塑造地方旅游形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节庆旅游更是异军突起,成为节庆旅游中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   1阿昌族民间节庆概况   阿昌族源于古代青海、甘肃的氐羌族群,是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历史上,阿昌族曾与汉族、白族、傣族、景颇族多民族融合,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95万人,云南2.94万人,占国内阿昌族总人口的85%以上,主要聚居在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阿昌族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多元民俗文化,其中,民间节庆成为阿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间节庆指民间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节日和专门活动。阿昌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世代相传又丰富多样的民间节庆。由于受汉族影响较大,每年均过比较汉化的四大节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此外,阿昌族还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庆,如泼水节、赶会街等娱乐节庆;换黄单、烧白柴、祭色曼等宗教节庆;?r事节庆如尝新节;祭祀节庆如阿露窝罗节等几大类。   阿昌族的民间节庆集中展示了热情纯朴的民族礼俗、热烈奔放的民族歌舞、形式古朴的民族体育、鲜艳简洁的民族服饰、独具风格的民族饮食,反映出阿昌族人民热情大方、坚强豪迈的性格,昭示着阿昌族人民特有的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信仰体系、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并成为阿昌族精神家园的文化依托。   2阿昌族民间节庆作为旅游资源的特点   在文化产业大背景下,阿昌族民间节庆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为其民间节庆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可能。   2.1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阿昌族民间节庆类型多,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如最盛大的节庆――“阿露窝罗节”是为了纪念阿昌族先祖遮帕麻和遮米麻的。在阿昌族的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中记载,遮帕麻和遮米麻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他们教会人类生存技能,又多次奋力消除人类灾害,使人类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为了感谢他们的恩德,每年初春或桑建花开之时,阿昌族人民都要搭起先祖弯弓射日的神箭标志,唱“窝罗调”、跳“蹬窝罗”、耍狮子、舞白象、玩春灯、打秋千并进行文艺表演等活动。阿露窝罗节记录了阿昌族的历史文化变迁,集中体现了阿昌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农事节庆如尝新节、撒种节等多有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寓意。过春节要烤火守岁,祈求丰收;中秋节忘不了给狗饱食一顿,以此铭记狗为阿昌族先民讨来谷种的恩情,并教育后代要靠辛勤劳动才能有好生活。   丰富的民间节庆呈现出了阿昌族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节日信仰仪式、服饰、饮食、亲友往来、各种仪礼和娱乐形式,都是节庆中必不可展示少的内容,不仅是各项民俗的综合展现,更以丰富深厚的文化价值展示着阿昌族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2.2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阿昌族的聚居地地处云南西部横断山脉西南端、高黎贡山的峡谷地带,与缅甸相邻,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不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区域。阿昌族民间节庆,无论是祭祀性、纪念性、农事性、还是娱乐性节日,其产生与发展均与区域内的生产、生活及其地理环境密切联系。如受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农耕为主的阿昌族先民逐渐掌握了农业生产的节奏,农忙时节庆数量和内容都会少一点,农闲季节节庆的数量就多一些,节庆过程也比较丰富。   尽管阿昌族受汉族影响比较大,聚居地内有景颇族、傣族、傈僳族、德昂族等世居民族,但其民间节庆中依然保留着阿昌族独具特色的节庆习俗,彰显着本民族的鲜明特色。如春节,阿昌族也要打扫、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宰鸡杀猪,三十晚上吃年饭、守岁,但围着火塘守岁时定要烧麻烁树块,以求大米满仓,生活幸福。春节期间,还举行祭寨神、祭秋神、玩春灯等活动。再如泼水节,他们除了像傣族一样每年清明节后用互相泼水祝福外,还必须在第一天由身着盛装的青年男子在一名领队挥刀指引下进山采桑建花,途中边走边放枪。返回时,一路上敲响象脚鼓。村里妇女准备好苏子粑粑,听到枪鸣,就到村外迎接采花队。小伙子给姑娘献上鲜花,姑娘将粑粑献给小伙子吃,大家边歌边舞回村。村里老人在广场上立好了竹竿迎接采花队。大家把鲜花扎在竹竿上做成花塔、花轿,夜晚,围着花塔、花轿,载歌载舞。第二、三天浇花,男子敲响象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