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景观设计房木生.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景观设计房木生

敞阔深幽,张弛有度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景观设计 房木生 摘要:在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的景观设计中,用当代景观设计语言阐释中国文化,并如何把握表达的度,成为设计师的一项挑战。设计师将“阔朗明亮”和“深沉平静”定义并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设计了建筑围合的前后两个大庭院,用“高山流水”主题设计了下沉庭院,并提出了景观与建筑结合、人工与自然共生的设计主张。 关键词:中国文化,景观语言表达,文化庭院,高山流水,建筑景观共生 接受位于泰国曼谷的中国文化中心景观设计的任务时,景观设计师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用景观园林的语言去表达中国文化,以及如何控制这种表达所需要把握的“度”。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官方机构。它提供传播和表达中国文化的场所空间,而提供这些场所空间的建筑和景观本身即是中国文化表达的一部分。位于泰国曼谷的中国文化中心,建筑规划由著名建筑师崔彤领衔设计,景观部分则由房木生景观工作室主持设计。建筑的主体平面为Z字形,它与员工公寓一起,围合出一个前广场,一个后院和一个下沉庭院。建筑师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强调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味,同时又透露出类似泰国古典建筑重叠屋面的繁复细节构造,建筑语言是现代的,但能看到来自于中泰两国古典建筑的影子。可以说,建筑师是用建筑语言,生动地表达了中泰文化交流的意象。 那么,景观呢? 显然,中国是古国,更是大国。设计师首先想将这种“古而深沉,大而明阔”的感觉表达出来,而不是传统中国园林里常常提到的“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等等关键词。因此,前院的阔朗明亮,后院的深沉平静,Z字形建筑所围出的两大景观院落空间氛围就这样被定下来。 前院的明阔,是在导入空间的两次转折之后为人们展现的。建筑不临街,景观设计师为进入的人们安排了一个小型广场,进入一个布有灯柱、石狮、三交六碗隔扇门等中式元素的院门之后,两旁有夹路高树和淡雅色的围墙,迎面围墙上开着冰棱花窗,透过花窗可看后面自然芦苇景色。左转,则展现一条竹径,两边竹竿茂盛,远端是由松石组景构成的对景,前行一转,前院的阔朗明亮及巍峨的建筑主体便整体展现在人们面前。有如中国传统园林空间中抑扬节奏的控制方法,景观设计师为藏于背后的建筑空间设计了一条富有节奏感的导入路径,用现代有效的景观设计语言,向经典中国园林如留园的景观展开方式致敬,也隐晦地表达了中国园林文化。在细节上,围墙的豁口设计和灯具设计,借鉴了建筑层层出挑的意象,整体上是建筑母题的延伸;门柱石灯、石狮、门扇等元素,皆源自中国经典的建筑园林元素进行再推敲,旨在异国场域中启明“中国文化”之氛围。 铺装、草地、一根旗杆、四棵小叶榄仁树、七盏矮灯与排排列柱组成了前院的明阔。这里阳光灿烂,草地碧绿,有端庄大气之氛围,可以举办热烈、包容、开放的文化聚会。景观在这里与建筑结合,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呈现了一个敞阔明朗的院落空间,在兼顾功能的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文化的一种大国气度。建筑整体形象,也因开敞的院落而现全貌。而一半草坪一半铺装及其相应的衔接过渡小品树木,又为这个敞阔的庭院增添了细节,供人品味。 后院的幽,则主要有一个深幽的莲花池组成,边缘有折桥、木廊,水中有平台、莲花。折桥的中间,围合了一块方形的切割有洞花岗岩,它作为水景的出水口,也扮演了一种既含古典中国元素又有现代新造型的园林形象。静谧的水池,为繁复规律的建筑倒影提供了表演舞台;莲花静静盛开,也焕发了自然的蓬勃生机。景观在这里也紧密地结合建筑,共同营造幽静意境。长廊与建筑的繁复构件,被景观水面倒映复现,波澜不惊,深幽如遂。待到植物长成,鱼儿长大,此处将红蓝绿影浮灭,色彩闪烁,迷人如许! 后院,折桥东边,主体建筑与员工公寓相夹,景观建筑师设计了一个下沉庭院。下沉庭院连接公寓的餐厅和主体建筑的地下车库,景观建筑师将庭院完整地设计为一个开敞的室外餐吧,餐吧直接面对一组人工瀑布:“高山流水”。“高山流水”的设计出发点在于连接上下庭院空间,用山水手法。设计师用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值关系,让石块从下到上,由小变大,使得在水下流的时候,水片由整滑而碎飞,展现动态水景的美丽,当然,也结合了台阶的转折关系,很自然地就出现了抽象的山水意向。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中国文化中心意在一种文明交流,故以“高山流水”命名之。 “高山流水”以其简洁但又丰富的形态,构成了中国文化中心景观庭院的点睛之笔。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的景观设计,是在对建筑规划的深刻理解上做出的,景观与建筑完美融合,让人们无法分辨哪里是建筑的终点,哪里又是景观的起点。景观在这里,与建筑一起,完美地体现了现代中国的文化建筑形象及文化价值观,当然,也体现了我们设计师关乎自然与文化的哲思。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