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中操行的体系.pdfVIP

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中操行的体系.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中操行的体系.pdf

总 273期 第 9期 2 0 1 2年 9月 贵州社会科学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o1.273,No。9 September.2 0 1 2 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 动态中操行的体系 彭兆荣 .Nelson Graburn 李春 霞。 (1.厦门大学,福建 厦 门 361005;2。伯克利加州大学,美国 94720; 3.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 :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亿遗产体系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态度是非常重要 的。Nelson Graburn是当下西方著名的人类学家,他不仅擅长诸如旅游人类学、博物馆 、北 美原住 民文化等 的研究,对无形文化遗产也有深度研 究,并长期参与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备种会议和地方(日本、 葡萄牙、北美)遗产保护实践。Nelson认为,遗产就是人们意识到需要去保护的那部分文化。不 同国家有不 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和不 同问题,因此努力探 索自己国家更为合适的ICH(intangible cuhural heritage)体系 是全球普遍的过程 。在今天的中国还应特别强调遗产语境。 关键词 :无形文化遗产;动态;体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6924(2012)09-005-013 一 、语境 :觉醒的怀 旧 彭兆荣:首先,我来说明一下,今天之所以邀 请您做一次访谈,是因为近期我获得了一个国家 重大课题:中国 ICH体系探索研究。我的出发点 是:中国遗产丰富,种类繁多,但却没有建立 自己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直到现在,我们国家使 用的体系一部分来 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然 这个体系又有一部分来 自于日本及其他国家。当 下我国实行的主要是“工作性质”的,并未从理论 范式的高度解决体系问题,而我们这个课题就是 要找出中国自己的 ICH体系。今天的访谈要谈到 ICH的概念。 . Nelson:这个词在英文表达 中(intangible cul- tural heritage)的造词方式有其特点。“in一”的意 思是“not”,是作为前缀使用的,如“independent” (独立的)就是“not depend”(不依赖)。我认为所有 的社会都有 ICH,有些使用“ICH”这个词,但并非 所有的都用“非遗”这个词。命名时也并非总是刻 板和一成不变。在变化不快的社会,人们不太需 要担心,因为在不断再生产它的文化和传统。而 当社会飞速变化时,人们才突然间意识到,一些重 要的东西正在失去。所以,我们可以说,遗产就是 人们意识到需要去保护的那部分文化。而那些剩 下的没有被意识到受威胁的文化则不会被纳入遗 产范畴。 我们在许多案例中发现,遗产观念的出现都 是社会重大变迁所造就的。在西方,遗产观念的 出现和工业革命有很大关系。工业革命以来,都 市化进程以及大学教育的出现,各地方语言、传统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II~ZD123) 作者简介:彭兆荣,博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候鸟型”教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尼尔森 ·格扭本(Nel— son Graburn),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z,.类学系终身教授、国际旅游研 究院创始人;李春 霞,四川大学文学 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一育利康遗产研 究所副所长。 6 贵州社会科 学 总第 273期 服饰逐渐消失,农场主和农民开始向城市移动,成 为产业工人。此时,一些知识分子发现传统的社 会正在丢失一些东西。欧洲很多社会学家认为, 欧洲乡村的核心就在于人们世代务农,并因此催 生了欧洲的民俗。民俗作为民间智慧和遗产在工 业革命的进程中正在丢失。所幸的是,人们意识 到它们正是欧洲社会独特性的基础。而今的都市 化无处不在,到处都是一样的大楼,我们的独特性 不再有了,于是人们开始怀旧(nostalgia):怀念 自 己家乡以及 自己民俗诞生的时代??于是,许多 运动应运而生,最著名的是艺术和手工艺运动(Art and Craft Movement)~。该运动始于 19世纪,当时 的知识分子和富有阶层认为:我们现在所有东西 都是机器制造的,传统的手工业将如何面对?手 工制作有其特点,即是你所做的东西,是你 的产 品,关系到你的声誉,与你的人性相通,手工制作 的整个语境都与你息息相关 机器造物却没有。 于是,一些社会精英和富人开始学习各种传统手 工艺,记录保存各种口头民俗传统,他们住在那些 具有传统民俗的村子里,向普通人或民间乐队收 集整理,他们会写,懂得记谱,甚至请来摄影师拍 照片。这个运动非常大,影响了欧洲和北美,大约 有 5000多名成员参与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