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力之源”撑起飞天梦想.doc
“动力之源”撑起飞天梦想
半个世纪以来,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不仅为海、陆、空的武器装备提供主要“源动力”配套,更担当起振兴中国民用液压基础件的重任,书写了中国军民制造“第一泵”的辉煌篇章。
6月25日20时,受世界瞩目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
“我们又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尽了一份力!”远在贵州高原,力源公司的干部职工在看直播时激动不已,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也凝聚了他们的心血与汗水、梦想与希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国家建设“大三线”的号召下,力源人与数百万中国工业精英一起,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入谷进洞,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史。
半个世纪以来,力源不仅为海、陆、空的武器装备提供主要“源动力”配套,更担当起振兴中国民用液压基础件的重任,书写了中国军民制造“第一泵”的辉煌篇章。
艰苦奋斗
三线军工书写创业史
“好人好马上三线”“喝稻田水,住干打垒”“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力源,提起创业的艰辛历程,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能讲述几个精彩故事。
靠山、分散、隐蔽、进洞。这是当时三线军工选址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意味着哪里有“洞”,哪里就可以建厂,同时也意味着从这个选择一始,创业者就注定要面对艰难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
位于大方县羊场坝的乌鸦洞,不仅符合这个标准,而且曾经有过一段辉煌历史:194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在这里诞生,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祥地”。
然而环顾四周,却满目凄凉: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房子,除了满山的野草和树木,就只剩贫瘠的土壤和裸露的岩石。
恶劣的自然环境阻止不了开拓者前进的步伐,力源人风餐露宿、拓土开荒的精神特质,谱写着一曲高亢激昂的青春之歌。
“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工作组带领着一支民工队伍,在洞内人工开凿出通风尾洞;冒着凛冽寒风,在无路可行的崇山峻岭间艰难跋涉,架设完11公里长的3.5万伏高压线路;通过人拉肩扛,把满山沟散放的机器移动、吊装进厂房……”力源公司党委书记李杨说,那时的力源人就一个心思:早日建成投产!
1970年3月25日,力源公司(原501厂)建成投产,为歼击机生产出三个型号的液压泵配套产品,奠定了中国液压泵制造的坚实基础。
在后来的发展中,力源又先后经历了两次搬迁,最终选择落户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
一路走来,力源曾经开创了多个“第一”的辉煌,也经历过“无米下锅”的阵痛,从而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军工精神、“预研先行、有项必争、抢先一步”的研制攻关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的搬迁精神、“超前思维、创新观念”的上市精神、“敢于拼搏、挑战自我”的大泵精神以及“勇于创新、追求第一”的党建创新精神。
“我想正是有了这些精神的支撑,才使我们度过了一道道难关,爬过了一道道坎,也正是这些精神成为我们不懈的推动力,企业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壮大。”李杨说。
今年6月,力源公司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公司党组织时隔10年再次获此殊荣。
逐鹿市场
航空工业迎来“第一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浪潮逐渐袭来,国家订单减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几乎失去原有竞争力的三线企业必须自己掌舵。
或浮,或沉,生存道路上荆棘丛生,但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也为企业的腾飞提供了广阔天空。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格局,力源没有等待,没有沮丧,在“军转民”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1983年,力源开始了军转民之后,所生产的台灯、摩托车钢圈、钢筋切割机等受到广泛欢迎。
1985年,力源宣布要在北京举行产品新闻发布会。
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件令人关注的新鲜事。时任工厂副总工程师的王兆新记得:“我们在行业引起了大轰动,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都赶来采访报道。”
以此次新闻发布会为契机,力源人克服浮躁情绪,沉下心来研究市场,并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市场定位,使公司从单纯的军工企业迈上“寓军于民”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成为军工企业中转型最早最成功的先行者。
1996年11月6日,对力源公司职工来说注定是难忘的。
力源又一次以对市场规律的敏锐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胆识,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将民品部分剥离出来,挂牌上市。
那一天,整个公司的干部职工都欢呼雀跃,喜极而泣。因为公司的上市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夜之间成为股东,有了工资之外的另一份收入。
“其实那是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李杨说,上市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筹资到上亿元资金,来解决迫在眉睫的经营和技改困难。
作为贵州在上交所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中国液压气动密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力源创造了“航空工业第一股”的历史纪录。
从力源对接市场的过程来看,总共经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