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教育的美好探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乡村教育的美好探路.doc

为乡村教育的美好探路   2016年,随县教育人成功承办了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这对于随县教育来说,既是首创,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信任。随县圆满而成功地承办了此次盛会,在全国教育同仁面前,从容地、自信地、充分地展现了随县教育的美好形象。   由此,随县“乡村教育”成了热词,在各种网络上都在传递着随县这次盛会的感受、感动和精彩讲述,如《随县新教育实验的独特价值》《炎帝故里 寻根教育》;《新教育是啥样,我想去看看》《随县教育这么牛,你晓得么》等网络语也被用到对随县教育的赞誉和评价中。还有朱永新教授、卢志文理事长、许新海院长、李镇西副院长等的微博、微信都是满满的感动、满满的点赞。有位局长这样写道:到很多实验区观摩过,感受最多的是羡慕(条件好、师资强、工资高),来随县观摩,收获最多的是感动(乡村学校、条件一般、教师学生阳光)。   朱永新教授要我们为乡村教育的美好探路,努力做全国乡村教育的典范!在三中,朱永新教授欣然为随县学校题词“坚持才有奇迹!”这和朱老师在随县教育局编纂的《守望乡村新教育》这本书的序言中所写“随县的今天,已经在追随新教育的行动中取得了佳绩。我相信,在这样的坚守与成长中,随县会随着新教育的脚步前行,随县的明天,随县的新教育,也会创造新的奇迹”这句话遥相呼应。这些高屋建瓴的评价,为随县教育今后的发展勾勒了更清晰的愿景。朱永新教授一连发了四篇微博来高度赞扬随县新教育,是对随县践行新教育的充分肯定,我们倍受鼓舞!   一、随县学校朴素幸福的样态璨然绽放   本次实验区工作会展示的随县厉山镇第三初级中学、尚市镇第二初级中学、尚市镇小学、尚市镇净明小学这四所学校,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明晰,行动路径具体,办学特色鲜明、课程展示丰富,呈现出了新教育实践的方向性、多样性和体验性,也体现着乡村新教育朴素幸福的样态,成为了随县乡村新教育的典型代表。   一是文化彰显。厉山三中追求“宁静致远、厚德载物”的“和”文化,以立体合作理想课堂为核心,坚持让每个孩子成功,让每个教师发展;尚市二中倡导“阳光文化”,构筑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尚市镇小秉承“德艺双馨,知行合一”的理念,实现“本真”教育;净明小学坚持“明智崇德,乐学创新”的思想,践行“和雅”教育。四所学校的主题文化在此次观摩中得到彰显。   二是特色鲜明。厉山三中设置“新教育陈列室”,将学校新教育实验的历程轨迹、行动路径等以照片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和呈现,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建造“炎帝苑”文化长廊,潜移默化地实现炎帝文化的传承和地域文化的教育功能;构筑以新教育实验理想课堂为框架的立体合作课堂,举行“101读书会”等,形成了学校发展的特色。尚市二中结合乡村的农耕文化,设置 “农耕博物馆”,研发农耕体验课程。尚市镇小设置“走廊阅读吧”“茶歇阅读室”,让学校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学校的紫藤长廊,成为孩子们的阅读乐园,研发乡村少儿传统游戏课程,实现游戏的教育功能。净明小学虽属村小,却拥有追寻艺术的优秀师资力量和丰厚的艺术教育底蕴,研发了丰富的体育艺术课程,组织各种富有乡村特色的社团活动。其中,“种子”课程最富特色,学校编撰了校本教材《神奇的种子》,建立“种子馆”,让孩子们认识种子、种植种子,体验生命破土而出的惊喜,种子课程和生命成长嫁接,以此来实现生命教育。   三是样态幸福。乡村教育的朴素幸福在富有乡土味的课程里,也在教育生活的体验里。如滚铁环、跳皮筋、抽陀螺、丢沙包等少儿传统游戏成为孩子们最开心的活动课程。这样的活动课程感染了卢志文理事长,他饶有兴趣地上前抽起了陀螺。留守儿童“家常菜厨艺”展,成为学校让留守儿童学会自立、自强的重要教育途径,与会领导、专家都欣然品尝孩子们做菜肴。创意的“可乐塑料瓶”花,长在墙壁上,废旧轮胎构造的唯美花圃,成为学校汇聚美好事物、擦亮每个日子的幸福样态。陈列的一件件古老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如纺车、碾子、水车、煤油灯等,让学生围绕“农耕文化”进行搜罗、整理、归类,以标本的形式呈现,在此基础上研发农耕体验课程,让孩子们体验农耕的滋味,品尝劳动的幸福,使之成为孩子们记录农耕活动、守望生命成长的园地。太极拳、抖空竹、花样跳绳、武术操等在校园蓬勃开展,构成师生幸福完整教育生活朴素而充满生机的状态。   宜昌市第十九中学校长刘洪玉说:“为期半天的实地考察让人震惊,尚市镇净明小学和厉山镇三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做得扎实、接地气,随县的竹竿舞、腰鼓队、抖空竹、种子馆、千人太极拳、花样跳绳、石头贴画、树叶画等等,真是让人大饱眼福、赞不绝口。”   朱永新教授这样评价净明小学:“这是一所农村的小学,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没想到,孩子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他们研发了种子课程,学校里建设了‘种子馆’,每个孩子都精心记录自己种植的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全程。孩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