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情境创设下的激发生成.doc
语文课堂情境创设下的激发生成
摘要:在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
师普遍有一个感慨:上课学生提不起精神,上语文课更是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及时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激发生成自己独特的体验。
关键词:情境创设 激发生成 独特感受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092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人本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性、创造性和个异性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意识不高,继而学生的参与能力停滞甚至减退,使得语文课堂失去活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并努力探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精彩的课堂不仅仅是随堂即发,还有教师课前用心的预设,从而形成课堂上理想的绝妙生成的过程。当然,“生成信息与资源”往往会一纵即逝。那么,面对此种动态“生成”,我们教师应如何及时利用好课堂上这一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激发生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生成兴趣
新课程重人本,重生活,教育理念重发展观,从而大大提升了传统教学的情境内蕴。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教学目标不露痕迹地放到情境中去实施。至于情境的创设,可以是教师预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明确学习方向。创设情境可以有多种方法,如导语创设情境、朗读创设情境、图片创设情境、音乐创设情境等等。下面,我就自身的一些教学实例加以介绍。
(一)导语创设情境案例
教授《我若为王》时,我运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上的权力。请同学们大胆设想,假如你是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这一导语,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课堂气氛。
(二)朗读创设情境案例
如用婉伤的语调朗读屈原的《离骚》,就
会让学生感受到炽热的爱国情;用激昂的音调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不仅让学生欣赏到壮丽的河山美景,更让学生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昂扬的革命斗志,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这些课文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章的奇妙,进而触动学生的心灵。
(三)图片创设情境案例
如在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教师运用“图片―音乐”的手段来创设情境。随着舒缓的乐声响起,学生欣赏到了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坟墓的图片,有远离尘嚣孤零零躺在林荫里托尔斯泰的土丘,有西敏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有咸阳市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有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封土堆……最后出示的图片是托尔斯泰的坟墓。图片放映结束后,教师可问学生:看了这些图片再仔细阅读课文,你会想到哪些有意义的问题呢?教师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引起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思考,促进问题的生成。
(四)音乐创设情境案例
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先播放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使学生沉浸在凄美的音乐中。这时,教师可抒情缓慢地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期不足为奇,早在此故事前就有一个感人的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气氛,可让学生轻松进入到诗的氛围中,促进其自身情感体验的生成。
以上几个案例是在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其实创设情境可以出现在课堂的任何时候,关键取决于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研读文本、探究文本,进而生成自己独特的文本体验。
二、催发问题生成,提炼生成信息
教学情境形式多样,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新课程也主张课堂上研究的内容来源于学生,从学生的质疑中精选出有意义、有价值、能引起人深思的问题。生成问题的过程可以是课前生成,也可以是在上课过程中随堂生成。比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再读文本,生成了以下问题:(1)关于林冲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其用意何在?(2)关于方向位置的描写,如“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具体?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认为关于林冲刀枪武器不离身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