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

2016年 (一)找出“冷词”“暖词”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 例如浙江省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第16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题: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却不一样。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典型的冷色调词语,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所以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运用答题格式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 例如 :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身份)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性格),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思想)。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例如 题 菊 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表层含义)。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深层含义)。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骛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分析;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 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例如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分析: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客观形象);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主观感受)。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交融的感情)。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 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玉楼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表达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表达作用或效果)。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 手法+表达作用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融情于景(表现手法)。 本词上片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片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表达效果)。 * * (常用答题方法 )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构成了什么意境 C.抒发了什么情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