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湖南专用)版高中语文 4.3 文化经典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VIP

【全程复习方】(湖南专用)版高中语文 4.3 文化经典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程复习方】(湖南专用)版高中语文 4.3 文化经典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

2. (2012·长沙一中月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凡侍长者之侧,必正言拱手。有所问,则必诚实对。言不可妄。 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 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以上材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以上材料共同表明朱熹在教育学生时,特别注重什么问题?体现的是儒家何种思想?并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以上材料共同表明朱熹在教育学生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体现的是儒家礼乐教化之道。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继承其中的优秀部分,能培养人的情操,规范人的行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文明社会。当然,任何一种传统总难免有些缺点和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譬如礼仪文化就有过于强调尊卑、等级秩序和太过烦琐的问题。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明确答出礼仪教育和儒家礼乐教化之道,计3分;论述视具体情况给分,满分6分。如只谈习惯问题,可视情况计分,但满分不得超过3分) 3. (2012·长郡中学月考一)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请联系现实谈淡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孔子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是第二位的。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这表明,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我们今天狠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种理念是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致的。 附【译文】 (1)孔子说:“学生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也要尊重长辈,说话要谨慎,言行要一致,要广泛关心爱护众人,要多与有仁德的人接近。做完事后还有时间和精力,就要抓紧时间阅读诗书六艺的书。” (2)子夏说:“尊崇贤人轻视女色;服侍父母能竭尽他的全力;效劳国君能献出他的身体;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即使没有学礼,我必定说他学礼了呀。” 4.(2012·长郡中学月考二)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   (子)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对管仲这个人物有怎样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塞门”“反坫”(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