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理]必修二专题一
本资料由《 HYPERLINK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全国260多套各地、各校优秀模拟试题分解而成,同时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错误之处、重题之处在所难免,也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我们将会做得更好。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民版)
必修二 HYPERLINK /Article/Class212/Class926/Class645/Class646/Index.html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
吴霞(QQ:993934625)、智玉、朱跃学
一、选择题
1.(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一质检3题)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解析】分析图片信息,可了解到古代封建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广大农户生产自己消费的大部分手工业产品,所有原料也大都是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
【答案】C
2.(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12题)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
A.发展长途贸易 B.运送军粮 C.发展小农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战”与“农”。 水利工程可能兼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多种用途,但一般首要的是灌溉和防洪。A在当时并未普遍,D指郡制、县制或郡县制。B、C相比,C的可能性更大。再说,都江堰和郑国渠主要用于排灌,前214年秦朝凿通灵渠的初衷,是军事需要。
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弱肉强食的年代,各诸侯国都纷纷变法革新,图强,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提升实力。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混战不已。要想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富国强兵,这是各国大力兴修水利的主要目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展水利,才能发展小农经济,才能实现富国强兵。故选C。
【答案】C
3.(2011年5月泉州市质检13题)《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解析】考查春秋战时期的农业经济。从题干可知,铁制农具应用比较普遍,说明生产力的发展。A项“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打破了这种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私有土地出现了,但B项现象还没有出现;D项应是在封建社会确立后,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与题意不符;“一人治之,十人食之”,意为“一人”指一家农户的家长,“治之”指家长率领全家经营100亩田,“十人食之”指可供10人食用,与题干“直接”要求相符。
【答案】C
4.(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4题)《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解析】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是在汉代就出现了,因此,A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宁时期完成的,因此,D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
【答案】B
5.(2011年4月广东六校联考13题)“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解析】“人善治”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指的是增加产量,这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
【答案】B
6.(2011年1月新疆高三诊断9题)《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
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