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差异与共性--二叶亭四迷和厚木塔卡翻译理论形态比较.pdf
收稿日期:2014-09-04
基金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4lslktziwx-30)
作者简介:冯士轩(1971 -),男,讲师;E-mail:fengshixuan@neusoft.edu.cn
第 13卷 第 6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3,No.6
2014年 12月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Dec, 2014
文章编号:1671-7031(2014)06-0116-05
差异与共性
———二叶亭四迷和厚木塔卡翻译理论形态比较
冯士轩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日本作家兼译者二叶亭四迷和日本左翼电影人厚木塔
卡成为西方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比较研究可见,二叶亭四迷
和厚木塔卡在翻译语境、翻译目的、翻译价值和翻译策略上
有很大差异。 但是,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却体现出共性:都
具有翻译功能主义思想,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都体现
了译者的意识形态。 日本的翻译行为研究表明了翻译是如
何在特定的情形中起作用的,也揭示了翻译是如何在充分性
和可接受性之间变动不居,使得非规范意义根据文本的历史
和文化语境而变化。 这些研究可为翻译行为研究与话语研
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翻译;理论形态;差异;共性;二叶亭四迷;厚木塔卡
中图分类号:H365.9 文献标志码:A
西方翻译理论界的研究主流是欧美国家的翻译
行为,也涉及拉美国家的翻译传统,及印度、阿拉伯
国家、南非、中国和捷克等国家的翻译研究。[1]近年
来,西方翻译理论界也关注日本的翻译研究,特别是
对二叶亭四迷和厚木塔卡的翻译研究最为突出。 前
者引起了哥伦比亚学者英德拉· 利维的关注,他写
了 “ Sirens of the Western Shore: The Westernesque
Femme Fatale, Translation, and Vernacular Style in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和“Translation in Modern
Japan”两本书,在日本当代文学翻译方面很有建树。
后者引起了密西根大学教授马克· 诺马斯的关注,
他的研究背景是全球电影,特别关注电影的翻译研
究。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利维详细研究了日本作家
二叶亭四迷的翻译活动,描述了他对当代日本文学
的改革和创新。 而诺马斯则通过对厚木塔卡的翻译
分析,表明了日本电影界、日本政府和左翼团体之间
错综复杂的关系。 本文拟通过对二叶亭四迷和厚木
塔卡的比较研究,分析日本翻译界在 19 世纪下半叶
和 20世纪上半叶的实践活动,比较其差异和共性,
从而描述日本翻译史上比较突出的个案特征,也为
西方理论者对日本翻译理论的关注提供理论解读。
一、差异研究
二叶亭四迷是明治时期的作家兼翻译家,其早
期创作小说积极探索小说语言真理。 后来,由于寻
求真理的愿望破灭,二叶亭四迷几乎停笔十年,转向
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从域外文学中继续寻求语言的
真理。 厚木塔卡是日本 20 世纪 30 年代的左翼电影
人,她于 1938 年翻译了英国作家保罗· 罗萨的专著
枟纪录片枠,此后又不断地改版、重译,其译本在日本
语言学界引起巨大的争议和讨论,也激发了日本电
影界对纪录片的思考。 就翻译活动来看,二叶亭四
迷和厚木塔卡既存在明显的差异也有着显著的共
性,对这些差异和共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在翻译
系统中起作用的各种因素,也有利于展现翻译所创
造的动态规范。 总体来看,二者的翻译差异表现于
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活动的社会语境
从翻译活动的社会语境来看,二叶的翻译是在
日本明治时代。 在政治上,“‘明治维新’后急剧恶
化的现实,使日本进步人民曾经热切向往的政治理
想破灭了。 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和明朗化,使人们重
新冷静地观察自身生活和相互关系,要求清醒地把
握新的生活现实。 因此,真实地反映当时生活,深入
地剖析并揭示现实的矛盾和本质,就成为当时日本
社会对文学提出的时代要求,成为当时进步知识分
子的愿望和探索” [2] 。 在文学上,“明治时期的浪漫
主义文学思潮,在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
轻重的地位。 它标志着日本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
开拓了后来日本文学界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一系
第 6期 冯士轩:差异与共性 117
列文学思潮共生共存、各领风骚的文学新局面。 在
经过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发展后,日本浪漫主义文学
逐渐走向衰落,除了社会变迁的因素,也在于其自身
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3] 。 在日本本土文学开始
走下坡路之时,从西方语言翻译过来的文本在明治
时期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正是在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