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pdfVIP

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pdf

慧 从“历史理 论”到“史 学理论” — — 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学典 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领域理论研究的演化大势是由历史理论逐渐向史学理论过渡。其变迂和发展的主 要动力来自西方吏学理论的引进。同时,中国学者也一直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思考。这些创获,记录着中国史 学理论研究前进的真实足迹。今后,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多元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历史理论与电学理 论将协调发展。 【关键词】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历史知识论;后现代主义;西方史学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5)06—0015—0l2 王学典(1956一),男,山东滕州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济南 250100) 民国时期的中国史坛上长期流传着这样一 句名言:“史学只是史料学”。此后,西方史坛上 则提 出了另一句名言:“没有理论就没有史 学”。前一名言出自民国史坛祭酒傅斯年,后一 名言则出自法国年鉴学派领袖布罗代尔。看得 出来,这两句名言针锋相对:一个高抬材料,一 个崇尚理论——崇尚理论的固未尝蔑视材料, 但高抬材料的则明显排斥理论。然而,中外史学 史的实践证明了并将越来越证明,史学的确是 不能离开理论的,就象它同样不能离开材料一 样。尽管如此,史学理论研究形成为一个独立的 学门,无论中外,历史大概都不太长。如果说,在 西方,“自卡尔与艾克顿的著作(前者所著《历史 是什么》,1961年出版;后者所著 《史学实务》, 1967年出版)之后,历史学及其理论本身发展的 历史”,才 “演变为一个独立的学科”,u、那么,中 国的史学理论研究演变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则是 20世纪 80年代的事情。②如同有的学者所指出: “史学建设首先是史学理论的建设,没有理论就 没有历史科学”,这已 “成为广大史学工作者的 共识”,对史学理论(包括外国史学理论)问题的 关注、讨论和争鸣,也已“成为 ‘文革’后中国史 学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③因此,对新时期以来 中国史学理论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一初步的描述 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一 、 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 来的变迁轨迹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可以说是 此前半个多世纪史学理论研究的合乎逻辑的发 展。20世纪中国史学前半期,明显存在着两种基 丽 1 5 江西社会科学 2005.6 本的史学理论研究框架和思路,李大钊的《史学 要论》与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可能分别是 这两种框架和思路的代表。李大钊的 《史学要 论》极其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性质、历史认识的特 点的探究和论述,例如他对 “历史事实”等问题 就进行了精彩的辨析。到了翦伯赞的《历史哲学 教程》,对史学的一般理论的研究则已让位于对 历史进程的一般理论的研究,而关于历史事实 的观念、历史认识真理的观念等等,则继续停留 在经验论的水平之上,仍然固守着那些 日趋受 到国际史坛挑战的东西。正是在这两种模式的 基础上,形成了人们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对象、逻 辑结构、基本内容的两种不同认识。从 1949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正统地位确立至20世纪 70年 代末,《历史哲学教程》所代表的 “历史理论”模 式无疑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史学界通常将历史 唯物主义等关于历史过程的理论等同于史学理 论,实在不是偶然的。20世纪的最后 20余年,史 学领域理论研究的最醒目的特征就是由 “历史 理论”逐渐向“史学理论”的过渡,历史学自我意 识的显著觉醒。 历史的惯性似乎表现得相当顽强。“文革” 后 l0多年的史学事实上带有一种恢复重建的 性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 “文革”前史学的 重续。这一时期的史学界,在黎澍及其所主持的 《历史研究》杂志的带领下,投入大量精力清理 和辨析了“文革”前业已提出的一系列历史理论 问题,如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历史发展 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偶然性 和选择性,地理环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 发展动力,历史创造者,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关于中 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中国文化的结构问 题,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与分期问题等。不难 发现,这些大都仍是关于历史发展过程本身的 理论。1983年出版的《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 论举要》中列举的问题几乎全部都是 “历史理 论”问题。这透露出当时人们仍然习惯性地将历 史理论混同于史学理论。当时所涉及的严格意 义上的所谓史学理论问题,仍不过是史与论的 关系、史学的社会功能等老问题。诸多现象共同 显示,“文革”后史学仍是“文革”前史学的影子, 尽管两者已有了极大的不同。 但转变的发生也不可逆转。1983年可能是 一 个标志性年份。正如有的学者所观察到的, “1 98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