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沈晓丽基因对性状的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晓丽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通过预习你认为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什么? 教学目标: (1)解释中心法则,明确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动 (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请根据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画出一张流程图,简要地表示在DNA上的遗传信息如何传递给后代并使后代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动动手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转录 翻译 DNA RNA 蛋白质 复制 资料分析: RNA RNA RNA复制酶 RNA病毒: 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 逆转录酶 RNA DNA 疯牛病病原体: 蛋白质 --- 蛋白质 可能 → 你觉得中心法则需要修改? 转录 翻译 DNA RNA 蛋白质 逆转录 中心法则 完成导学案上探究活动一 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请阅读P69 - P70的内容,说明各性状产生的原因: 1、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2、 人的白化病 3、 囊性纤维病 4、 镰刀型贫血症 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 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 蔗糖不合成为淀粉,蔗糖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性状:皱粒) 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正常 淀粉分支酶正常合成 蔗糖合成为淀粉,淀粉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高,有效保留水分,豌豆显得圆鼓鼓(性状:圆粒) 白化病 人的白化病 控制酶形成的基因异常 酪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 酪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黑色素 缺乏黑色素而表现为白化病 由这二个实例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共同点? 结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即:基因→酶的合成→细胞代谢→性状 囊性纤维病 编码跨膜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对 导致CFTR蛋白缺少苯丙氨酸,影响了CFTR蛋白结构 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内黏液增多 黏液增多,支气管管腔受阻,细菌大量繁殖,肺部功能严重受损 血红蛋白正常 血红蛋白异常 正常基因 异常基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由这二个实例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共同点? 结论:基因通过直接控制结构蛋白来控制细胞结构,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即:基因→结构蛋白→细胞结构→性状 三、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结论: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性状= 基因 + 外界环境 由这一个实例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 一个或多个基因+环境=性状 完成导学案上探究活动二 1、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是( ) A.基因的遗传定律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中心法则 D.自然选择学说 C 2、如下图是设想的一条生物合成途径的示意图。若将缺乏此途径中必需的某种酶的微生物置于含X的培养基中生长,发现微生物内有大量的M和L,但没有Z,试问基因突变影响到哪种酶( ) M A、 E酶 B、 B酶 C、 C酶 D、A酶和D酶 C 3、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B 4、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相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 B.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C.每种性状都是由两个基因控制的 D.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D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三、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一个或多个基因+环境=性状 DNA 转录 复制 逆转录 RNA 蛋白质 翻译 RNA复制 基因 酶 结构蛋白 细胞代谢 细胞结构 生物性状 生物性状 作业:课后练习、 预习下一节 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请针对出现残翅果蝇的原因提出假说,进行解释。 提示:翅的发育是否经过酶催化的反应?酶与基因的关系是怎样的?酶与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