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史选编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起源;发展三阶段;自动控制的起源于病人;自动控制的起源(续);生物学家的术语,数学家不会理解,但生物学家所用的方法,数学家可能领悟;物理学家的语言,医生不会明了, 可是物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医生却有了然的可能。这个谈话会是三十六行,但话题却集中在科学方法上, 所以可以说是科学方法谈话会。 ;自从莱布尼兹(Leibniz)而后,世界上再没有统摄整个科学领域的通才。
到了十九世纪,几位大的科学家,也只是称雄一面。十九世纪没有出莱布尼兹,而只有出高斯(Gauss),法拉第(Faraday),达尔文(Darwin)这类大人物,我们把他们名为数学家、 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
可是到了二十世纪,配称数学家的也不见了,对于一位专门的大家,在称呼时必加以限制,如拓扑学的数学家;或光学的物理学家等。 ;自动控制的起源(续);
医生作了报告:有一种病人,坐在椅子上,与健康的人毫无差别。但你如果给他一支香烟, 他伸手接烟时,总对不准香烟的位置,不是左摇就是右偏,他的手变成摇来摇去的运动,而始终接不到香烟。
这位病人的肌肉是强壮的,身体是健康的。但是却不能有系统的组织他的动作。 ;谈论的启发;比如福特(Ford)当年以独特的眼光,给工人加薪,那时,他曾辩论说,给工人加薪似乎是成本高,但工人又买汽车坐, 汽车销路就大了,汽车的销路一大,成本就减低了。他这套理论很像反馈的观念的利用 ;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 1894-1964), 1948年,把这门学问铸了一个备用的字Cybernetics.确这个字是源于希腊,意思是舵手。
安培曾把这个字当作政府管理学。
马克士威尔有一篇文章专说控速器,这个字Governor是源于拉丁。不论是希腊字,还是拉丁字。
有人用在操纵的意义上,有人用在舵向的意义上,有人用在管理的意义上,有人用在限制的意义上。
于是这个意义贯穿了物理、数学、生物、 经济以及政治等。我们把这门学问模糊的译出意义来,是『控制论』。 ;控制论发源是否起清华园;;出版发行;;扭转一个学科的命运;钱学森-扭转一个学科的命运;《工程控制论》出版;影响许多人改变专业;控制论与自动控制理论;;在维??思考整理一系列工作,写作出版《控制论》的前后几年,中国正进行着社会革命的巨变,海外人士没能及时将这一理论思潮传播至中国。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即从1948年至1953年期间,国内学界还来不及对这一理论有所了解和反应,以至对这一理论的最初介绍来自苏联。尽管这是一个遗憾,然而还有庆幸的地方:就在维纳和李郁荣供职的麻省理工学院校园,还有另一位极为优秀的华人天才科学家也正在勤奋地工作,他在以后的几年内的一项研究将大大推进维纳的事业,这就是后来成为工程控制论创立人的钱学森。
;控制论在中国的传播;控制论在中国的传播;1956年国家规划要在科学院新建立四个研究所,有计算机所、电子所、半导体所、自动化所。钱老参加了整体规划的综合组。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成立自动化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军事方面的意义。后来一做规划,又请了一些苏联的专家,结果是把“自动化”的定位在了“工业自动化”上。
;控制论在中国的传播;20 世 纪 50年代初,苏联对控制论一开始持反对立场,主要原因是:
其一,控制论在哲学理念上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对辩证唯物论是一种反叛和威胁。
其二,在冷战的国际形势下,两大阵营都不愿轻易接受对方的任何思想体系,尤其在李森科式的“政治挂帅”的苏联学术体制内,笼罩着对西方科学的敌视态度。
其三,当时苏联科学界在自动控制技术、预测等领域有着极强的研究实力,理论上也有世界性的成果,如巴甫洛夫(Pavlov,1849-1936)的条件反射理论、柯尔莫戈洛夫(Kolmogorov,1903-1987)的统计预测理论,以及李亚普诺夫(Liapunov,1911-1973 )的微分方程稳定性研究等,这些也都是控制论涉足的领域。;苏联三位重量级科学家索保列夫(Sergei Sobolev,1 908-1989) 、哲托夫(AnatoliiIv anovichK itov) 、李亚普诺夫联合发表的文章,其中就控制论的科学意义、电子计算机与神经系统、控制论的实用意义三部分,对控制论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文章指出:“我们的一些哲学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没有分析清楚问题的本质,就去否定这一新的科学方向的意义??”。
这两篇对控制论予以正面肯定和介绍的文章在苏联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苏联学界转变对控制论看法的标志性文献。
;控制论概念传人我国,它首先来源于苏联,由于国内很快确定了其汉译名,为日后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此,国内开始关注控制论的译介工作,在科学哲学、方法论层面上也逐步展开了学习和研究。可以说,1955年是控制论思想在我国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