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样式雷”与颐和园.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样式雷”与颐和园.doc

PAGE  PAGE 6 “样式雷”与颐和园   康熙年间,江西一个古老的手工艺家族前往京城谋生,凭借超凡脱俗的技艺,成为辉煌的建筑世家,占据皇家首席建筑师的席位达260年之久,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百分之二十五均出自这个家族,它成就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段佳话。    ――世界文化遗产网      世袭建筑师家族“样式雷”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中写道:“在清朝(1644―1911)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在十七世纪末,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应募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中国清代承办内廷工程的雷氏建筑世家,因长期掌管样式房而得名。始祖雷发达,字明所,江西建昌人,清初与堂兄雷发宣应募赴京。相传重建太和殿时因缺大木,仓猝间取明陵楠木旧梁柱充用,上梁时卯榫悬而不合,工部官私使雷发达冠服衲斧升梁,斧落榫入礼成,康熙遂面授雷发达为工部营造所长班。雷发达子雷金玉,继父业任长班,供役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雷金玉子雷声,雷声子雷家玮、雷家玺和雷家瑞3兄弟都能继承祖业。   自从雷金玉成为样式房掌案,也就是皇家建筑总设计师,雷家的传奇才真正翻开了第一页。   雷发达及其后裔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清代著名建筑,包括水利工程、桥梁、园林、宫殿、庙宇、陵寝和学堂等,占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五分之一。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香山、北海、清东陵、清西陵和承德避暑山庄等等。雷发达及其世家的建筑成就,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著名建筑学家王其亨教授说:“在作品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世界各国古代建筑师中,恐怕找不到一个‘样式雷’这样的建筑世家,竟然能有这样重大的影响。”   样式雷为世人留下的最宝贵财产不仅有他们的建筑,还有稀世珍宝――图样。仅在国家图书馆,就珍藏着样式雷的两万多张建筑图样。这些图样对研究清朝历史、建筑文化发展脉络有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巨大成就。样式雷画出的图纸什么类型的都有,比如投影图、正立面、侧立面、旋转图等,最难得的是陵墓的宝顶,它呈不规则的空间形体,样式雷画出等高线图,这在当时是非常高水平的。在修建惠陵的过程中,因为工程反复比较多,样式雷也留下了最为详尽的图纸,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木结构的尺寸,在牌楼、碑亭下面打多少桩,全记载下来。为了及时向朝廷反映工程进度,样式雷还画了“现场活计图”,即施工现场的进展图。从这批图样中,可以清楚看到陵寝从选地到基础开挖,再到基础施工,然后修地宫、修地面、安柱子直到最后做瓦的过程,体现了样式雷在建筑程序技术上的独到性。在样式雷留下的图样中,有一部分是烫样。它是用纸张、秫秸和木头加工制作成的模型图。因为最后用特制的小型烙铁将模型熨烫而成,因此被称为烫样。烫样给后人了解当时的科学技术、工艺制作和文化艺术都提供了重要帮助。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传承手艺,雷家从第五代雷景修吸取经验,把祖上有关的建筑图纸都保存起来。自此,样式雷家族历代工程设计文案,以及所有建筑的神秘手艺都得以保留,也造福了雷氏后人,从小生活在图档中的雷家小孩无形中得到了最正规的中国建筑学教育,能世袭皇家首席设计师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不是清王朝结束,雷家再辉煌几代也应该不成问题。也许雷家没有想到,这个原本为了延续家族辉煌历史的本意,却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历史印记。也正是通过这些图档,后人惊奇地发现,在样式雷的名下,是一个极其庞杂的建筑体系。大到皇帝的宫殿、京城的城门,小到房间里的一扇屏风、池塘里的一条船以及堂前的一块石碑,都符合样式雷的种种规矩,这是一个非常正规而系统化的祖传技术。其中的种种奥秘,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历史学家,也成为建筑学家值得借鉴的珍贵资料。      为颐和园鞠躬尽瘁      颐和园为雷家设计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万寿山,原名“瓮山”。昆明湖,原名“瓮山泊”,又名“西湖”。早在辽金元三代,这处有山有水的佳境,就已成为皇家园林。明代,曾在此处营建“好山园”。   史料记载,清代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1750年4月19日),乾隆皇帝为迎接其生母崇庆皇太后于次年到来的60岁大寿,决定在好山园旧址挖湖堆山、大兴土木,营建清漪园。乾隆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在山前建造了为母祈福祝寿的“大报恩延寿寺”。又将瓮山泊更名为“昆明湖”,取汉武帝在长安开挖“昆明池”,以操练水军、策划攻略滇池之滨的昆明之典。   但不幸的是,清漪园等“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在1860年10月18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