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忧患”与“和谐”.doc
PAGE
PAGE 7
“忧患”与“和谐”
欢迎学界朋友们到古城西安参加2010年清明祭陵学术研讨会。
2010年清明祭陵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这便于学者们从更加宽阔的历史背景发掘祭黄帝陵的感恩意蕴,进一步探讨中华文化基本理念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不忘民族忧患
打开中华民族的历史,赫然在目的两个字:“忧患”,有来自自然界,也有来自社会群体和个人。中华民族在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的长期历史中,产生了忧患意识,形成系统的理论,转化为民族的实际行动,所以总能战胜困难,不断前进。众所皆知,在近代历史中,中华民族被所有世界列强所欺凌,但他没有被任何一个侵略者征服、消灭,相反,他终于找到了民族复兴之路。这是因为,中华民族自身有一种生机,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活力,称之为民族精神,而忧患意识恰恰就是民族精神在思想理论上的一种结晶和表现。
“清明”传统节日被称为“民族感恩节”,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质就是不忘中华民族的忧患历史和民族奋斗史。如果离开“民族忧患”,就无法理解“民族感恩”的深刻内容;同样,离开民族的和谐理想,也就难以认清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将“忧患”与“和谐”联系起来思考,是有必要的。
二、孔子的“忧”与“乐”
如果要对人的道德情操进行分类,用中华文化中的两个理念“忧”与“乐”来表述,最为恰当。忧乐观实际是价值观。作为中华古代优秀文化代表的孔子(约前551-前479),他多次讲述自己的“忧”与“乐”。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学而》)作为“君子”,不注意自己道德品质的提高,不切磋学问,不按照道义的原则去行事,有了过错不能及时改正――这些就是孔子目睹春秋末期社会现实情况而产生的忧虑。
“忧”与“乐”相互依存,孔子有“忧”也有“乐”。他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夸赞自己的学生颜回:??身居陋巷,生活艰苦,在“人不堪其忧”的状况下能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坚持追求道德和学业上的进步。实在是一位贤明的君子呵!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学而》)。由此可以看到,孔子区别“忧”与“乐”,其标准是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状态,这在中华文化中简称为“尚德”精神。
如果认为孔子的忧患意识只从人的道德品质着眼,那就不够了。他同时关心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这在《论语?季氏》中有详细的记载。当时鲁国公室衰微,在鲁国掌管实权的是所谓“三桓”(鲁庄公弟庆父、叔孙氏、季孙氏三家)。“颛臾”附属于鲁国,主东蒙山祭祀,季孙氏企图讨伐颛臾。面对这种形势,孔子讲了关于社会和谐的政治哲学,他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东汉经学家包咸(前7-65)《论语章句》、南宋思想家朱熹(1130-1200)《论语集注》认为,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上下和同”、“小大安宁”([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论语正义》卷十九《季氏》,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49页)、“上下相安”([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0页)。归总一句话,在孔子看来,国家的忧患不在于经济实力是否充实,人力资源是否充沛,而在于对这些财物的占有和处理是否合理,能否使社会安宁有序;他强调人的作用大于物的因素。“政者,正也”(《论语?颜渊》),对于执政者来说,要求他们端正、公正。后来,中国古代的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大都是沿着孔子的这个思路去看社会问题的。
三、忧患意识源于中华文化中的变易之学
“忧患”一词出于《易传?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系辞》的作者认为《易经》可能是文王时期的忧患之作。《易?明夷卦?彖传》举例说,殷纣王时期,天下无道,当时周文王被囚,蒙受大难,但是文王内存阳刚之德,外用柔顺之道,终于化险为夷。
战国末期,学者们研究《易经》,将研究心得写成《易传》(或《易大传》)一书,共分十篇(亦名“十翼”),其中《系辞》(上下)着重论述《易经》的理论要义。据当代学者高亨先生(1900-1986)的研究,“此两篇长文(即指《系辞》上下),结构不甚谨严,有文句前后相重者,有文意前后相复者,又有似随意记录或简篇错乱者。”(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503-504页)
高亨先生的看法值得注意。我多次研究《易传?系辞》,都感到其中似乎缺少一贯的思想,相互矛盾处颇不少见。再三推敲,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难免的。由于《易传?系辞》非出于一人之手,而是众多学者研究《易经》心得的汇集,加上竹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图谋不轨”的爱情.doc
- “地段”即财富,我卖“餐桌广告”巧淘金.doc
- “地老鼠”的明天可有阳光?.doc
- “均分与选择”原则在立法机构中的应用.doc
- “坏”女孩要“重启”多少次才能找到真爱?.doc
- “复光行动”到河源.doc
- “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召开.doc
- “外嫁族”的心事.doc
- “大一想着大四的事”.doc
- “大亚”闯出春天.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