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源疾病1选编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沙门菌属,不耐热,55℃1小时、60℃15~30分钟或在100℃数分钟即被杀死。
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食物污染后无感官变化。;(二)中毒机制
主要为感染型中毒,可释放内毒素,引起呕吐,还可使体温升高,亦可产生肠毒素,导致腹泻。;;(三)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率及影响因素:发病率较高,受下列因素的影响:活菌数量、菌型、个体易感性。
2.流行特点:多见于夏、秋两季。
3.中毒食品:多由动物性食品引起,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类、奶类及其制品。;4.食物中沙门菌的来源:
1)家畜、家禽的生前感染;
2)乳中沙门菌的来源:
3)蛋类沙门菌的来源:
4)熟制品中沙门菌来源:;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2~36小时,前驱症状有寒战、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体温38~40℃或更高的高热。按其临床特点分5种类型,其中胃肠炎型最为常见。此外则为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 ;;(五)诊断和治疗
1、诊断
(1)流行病学特点;(2)临床表现
(3)实验室诊断:
1)细菌学检验
2)血清学鉴定
3)凝集试验;(六)预防措施
1.防止肉类食品被沙门菌污染:
1)加强对肉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及家畜、家禽屠宰前的兽医卫生检验;
2)加强对家畜、家禽屠宰后的肉尸和内脏进行检验;
3)加强肉类食品在储藏、运输、加工、烹调或销售的各个环节的卫生管理。
2.控制食品中沙门菌的繁殖
3.彻底加热以杀灭病原菌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抵抗力弱,不耐热,56℃5分钟,或90℃1分钟,或1%食醋处理5分钟,或稀释一倍的食醋处理1分钟均可将其杀灭。
该菌能使人或家兔的红细胞发生溶血,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β溶血带,称为“神奈川试验”阳性,致病力与其溶血能力平行。;(二)中毒机制
1、感染型中毒:
2、毒素型中毒:
;;;;(三)流行病学特点
1.地区分布:沿海地区
2.季节及易感性:夏秋季节,青壮年多
3.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海产食品和盐渍食品4.食物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来源:
1)直接污染
2)间接污染;(四)中毒症状
潜伏期—般为11~18小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腹泻,每天5~10次。粪便为水样或糊状,少数有粘液或粘血样便,约15%的患者出现洗肉水样血水便。但很少有里急后重症。临床可呈典型、胃肠炎型、菌痢型、中毒休克型或慢性肠炎型。;(五)诊断和治疗
1、诊断
1)流行病学特点;2)临床表现
3)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验;血清学鉴定
动物试验;快速检测;2、治疗
以补水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和对症治疗为主。;;;(六)预防措施
抓住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控制繁殖和杀灭病原菌尤为重要。低温储藏各种食品,尤其是海产食品及各种熟制品。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应烧熟煮透,蒸煮时需加热至100℃并持续30分钟。对凉拌食物(如海蜇)要清洗干净后置食醋中浸泡10分钟或在100℃沸水中漂烫数分钟以杀灭副溶血性弧菌。 ;四、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李斯特菌,并产生李斯特菌溶血素O。
低温下仍能生长,耐碱不耐酸,10%NaCl溶液中可生长。
分布广泛。
(二)中毒机制
主要为大量活菌侵入肠道所致,也与溶血毒素有关;(三)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性:夏秋季节中季节性增长
2.食品种类: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蔬菜及水果,尤以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及肉制品最为多见。
3.易感人群
4.污染来源及中毒发生的原因;;;(四)临床表现
侵袭型:开始有胃肠炎症状,明显表现是败血症、脑膜炎、脑脊膜炎、发热,有时可引起心内膜炎。孕妇可出现流产、死胎等后果。病死率高。
腹泻型主要为腹泻、腹痛、发热。;;(五)诊断和治疗
诊断
1、流行病学特点
2、特有的临床表现:脑膜炎、败血症、孕妇流产或死胎。
3、细菌学检验
治疗:对症和支持治疗,抗生素首选氨苄西林;(六) 预防措施
以减少李斯特菌对食品的污染为主,冰箱冷藏食物食前彻底加热。;;;;五、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 (一)病原:O157;;;;;;;;;;;;;;;;;;;;;;
(一)病原学特点
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病原菌,致病物质是肠毒素。
2、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少见,主要侵犯少儿和成人,不产生肠毒素。;; (二)中毒机制
1.毒素型中毒: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2.感染型中毒: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三)流行病学
1.季节性:多夏秋季
2.中毒食品种类:与沙门菌相同
3.食品中大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