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五四_与新时期文学语言比较论.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五四_与新时期文学语言比较论.pdf

 2010年  第 3期 兰  州  学  刊 No. 03 2010   总第 198期 Lan zhou xue kan General. No. 198  ·文学研究 · “五四 ”与新时期文学语言比较论 张卫中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 ] “五四 ”与新时期是 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成就最大的两个时期 ,二者之间很难做出孰优孰劣的判断。但“五 四 ”时期 ,汉语刚刚经历剧烈的语言转型 ,难免有粗糙、混杂之弊。新时期的文学语言有两个明显进步 :首先 ,经过半个多世纪 的融合与协调 ,汉语克服了早期语言的混杂与生涩 ,充分显示了融合与成熟。其次 ,与现代 30年文学语言整体的朴素与平实 相比 ,莫言、苏童、林白等作家创造了绚烂与富丽等多种语言风格。 [关键词 ] “五四 ”;新时期 ;文学语言 ;进步与超越 [中图分类号 ] I206.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 3492 (2010) 03 - 0163 - 03 [收稿日期 ] 2009 - 10 - 23 [作者简介 ]张卫中 ,男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变迁史 ”(项目号 : 04BZW 040)的阶段性成果。   在 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演变史上 ,“五四”是一个“关节” 点 ;中国文学改变了沿袭数千年的轨道 ,从古汉语置换到现代 汉语上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一个“质 ”变的过程。而“五 四”以来 ,在汉语具备了某种新质以后它还会有一个很长时间 “量”变的过程 ,即以现代汉语为基础 ,真正锻造一种成熟的文 学语言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换言之 ,不管“五四 ”语言转 型对新文学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 ,现代文学语言一旦完成 了一种整体质变以后 ,其自身都还有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于 ,“五四 ”以来被作为示 范的印欧语与汉语差别甚大 ,当西文的思维方式、语用方式被 置入汉语中以后 ,势必导致后者的杂乱。“五四 ”前后 ,汉语在 一场类似外科手术的过程中被强行植入了印欧语的语法和思 维方式 ,致使汉语伤痕累累 ,变成了一种受伤的语言。虽然汉 语的欧化总体上是一个积极过程 ,但两种语言总是需要兼容 与磨合 ,而这种磨合正是在其后数十年的时间里逐渐完成的。 以新时期与“五四”时期文学语言做一个比较 ,不能说 ,前 者一定优于后者 ,或前者的成就就一定高于后者 ,因为文学语 言的比较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但是一种文学语言从“新生 ” 到“成熟”,它总是在克服一些弊端 ,同时也在探索自身可能发 展的空间。 拿新时期文学语言与“五四 ”时期文学语言比较 ,能够看 出 ,汉语文学语言还是获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这个进步主要 有两个方面。 一、克服了早期语言的混杂与生涩 ,充分显示了融合与成熟 “五四”时期的文学语言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在兼容 各种资源、特别是学习欧化文过程中导致的生硬与混杂。 “五四”以前 ,旧式白话基本上是一种民间语言 ,是旧小说 和戏曲使用的语言 ,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提炼、淘洗 ;“五四 ”以 后骤然成为主流书面语 ,必然出现词汇与句法捉襟见肘的情 况。于是作家不得不借鉴各种语言资源 ,包括西语和日语、文 言和方言等 ,甚至通过生造词汇弥补表达的不足。这样就导 致“五四”时期白话文相当混杂。主要是受到欧化语言的影 响 ,有些人完全忽略汉语自身的特点 ,将西文的句法平移到汉 语中来 ,导致了语言病态的延长与佶屈聱牙。在过分欧化的 文本中 ,一个句子可以长达几十字、上百字 ,有人说这是“我们 三十六根牙齿嚼不断的句子。”[ 1 ] (p98)在 30年代的大众语运 动中 ,瞿秋白曾指出 :“五四式的新文言 ,是中国文言文法欧洲 文法日本文法和现代白话以及古代白话杂凑起来的一种文 字 ,根本是口头上读不出来的文字。”[ 2 ] (p57)诗人冯至也说过 : “现在中国的文字可以说混杂万分———有时我个人感到我的 中国文是那样地同我疏远 ,在选择字句的时候仿佛是在写外 文一般。”[ 3 ] 现代 30年相当一批作家曾谈到自己语言的“四不像 ”问 题。鲁迅曾自述他的翻译和小说语言的“四不像 ”,叶圣陶晚 年也说过自己早期作品语言的“四不像 ”。“在学校里读的是 文言 ,写的也是文言。‘五四’前后提倡写白话文 ,写出来的其 实是四不像 ;文言的成分还相当多 ;有掺杂些外国腔 ,是从当 时那些生硬的翻译文字学来的 ;再加上些旧小说中的古代小 说中的古代口语 ,和别些地方人不能懂的苏州方言。”[ 4 ] (p245) 1949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 ,汉语文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