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口第二中心小学 陈海燕 注意动手操作弊端 提高高效课堂质量.doc

泾口第二中心小学 陈海燕 注意动手操作弊端 提高高效课堂质量.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泾口第二中心小学 陈海燕 注意动手操作弊端 提高高效课堂质量

PAGE  PAGE 5 注意动手操作弊端 提高高效课堂质量 淮安市泾口镇第二中心小学 陈海燕 【摘要】 让学生动手操作,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之一的教学方法,融“动”、“乐”、“学”、“思”为一体,一直以来备受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在执教公开课时,老师们会尽情地享用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在教学时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在数学课上,不少教师会殚精竭虑地为学生寻找“动手”机缘,煞费苦心地为学生拓展“动手”空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然而,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并不是所有数学课堂中打破“僵”局的“万能钥匙”,相反,有时“动手操作”会产生一种教学之“痛”,隐现于课堂始终。 【关键词】 动手操作 事半功倍 隐痛 让学生动手操作,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之一的教学方法,融“动”、“乐”、“学”、“思”为一体,一直以来备受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在执教公开课时,老师们会尽情地享用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 的确,“动手操作”犹如数学课堂的“强心剂”,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在教学时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在数学课上,不少教师会殚精竭虑地为学生寻找“动手”机缘,煞费苦心地为学生拓展“动手”空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然而,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并不是所有数学课堂中打破“僵”局的“万能钥匙”,相反,有时“动手操作”会产生一种教学之“痛”,隐现于课堂始终。 现象一:滥——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纠缠不休 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中的片断: 画圆——剪圆——折圆 师:大家会用圆规画圆吗? 生:会。 师:哪位同学说说用圆规画圆的具体方法。 生1:先将圆规带针尖的一只脚扎在纸上,再将圆规带笔尖的一只脚张开一定的距离,然后按住带针尖的一只脚,用带笔尖的一只脚在纸上转动…… 师:有补充吗? 生2:针尖要使劲扎,否则画圆时圆规会滑动。 生3:画圆时手不能抖动。 (学完纷纷举手发言,把画圆的方法和注意点阐述得“滴水不漏”) 接着,老师指定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圆”,待该学生演示完毕,老师引导全班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大、小、三个圆,最后评选几幅画得最好的作品。同样,在“剪圆”和“折圆”时,执教老师又按“描述——演示——动手”的三部曲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的动手热情异常高涨,课堂气氛好不热闹。 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过长,因此导致教师未能很好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譬如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只用一、两句话“蜻蜓点水”般掠过了之,看似简单的几个概念,学生“一知半解”,练习巩固频频出错,到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圆的认识》是数学公开课中经久不衰的老课题,很多老师很热衷于执教此课。在这节课上,执教老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画圆——剪圆——折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圆”的相关知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画圆、剪圆和折圆早就成为他们“生活经验”中的一部分,操作起来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在这堂课中,这位老师为了凸显“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新课改理念”,一味地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全然不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纠缠不休,从而忽视了学生对新概念(即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建构过程。课堂上,学生在初涉“圆”的相关概念时,知识肤浅、被动地接受,对这些概念仅有一种“到此一游”的感觉,并未在头脑中真正留下“烙印”,教学效果极为不佳。 现象二:繁——在枯燥、繁琐的“知识泥潭”中不能自拔 在教学“圆周率”时,首先探究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一位教师在教学这节内容时,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明确要求: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分小组分别测量大、中、小三种圆的实际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 (2)学会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3)教师巡视指导,准备收集信息。 刚开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情况并不像我们的那样顺利。学生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因为采用“滚动”、“缠绕”和“折叠”等不同的方法,所以致使同一小组测量的同一种圆的“周长数据”出入很大,于是小组内出现了“你争我辩”的混乱场面,整个课堂成了一个激情、喧闹的“海洋”。看看面红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