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禁忌与报道的禁限.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4 新闻禁忌与报道的禁限   【摘要】新闻报道有许多禁忌与禁限,尽管有些新闻完全真实,也不允许记者公开报道。引起社会不满或谴责的新闻与评论,不是因为它的言论,而是由于这类言论中的致害行为。有些新闻虽然已经违法,记者却享有法律豁免权,但不能因为对媒体免责,记者就可以对新闻的有害内容大加宣扬。如果司法机关执法不公,贪赃枉法,媒体予以揭露是正义的,这与媒体审判完全是两回事。凡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危的大事,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决不允许侵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关键词】新闻禁忌;新闻危害,行为言论;记者豁免权;媒体护法   进入媒体的记者都应知道,哪些新闻内容不宜报道或绝对不能报道,即使这类新闻完全真实,也不允许记者公开披露。不仅中国如此,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新闻禁忌,因为有的新闻一旦报道则会激化社会矛盾,有的伤害公民的人格,有的损害国家的尊严或安全,还有的使公共利益遭到践踏。作为媒体首道把关人的编辑更需要知道这方面的知识,否则不法与污秽新闻就能随时出现在媒体上,缓急井然的新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   一、防止行为言论的致害   新?报道首先要划清言论与行为的界限,分清言论是否合法或正确,这不仅涉及对新闻报道的危害或错误的认定,也关系到媒体对新闻稿件使用的标准。新闻应是不带偏见的客观报道,而评论则是对事件或社会问题发表的意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带有主观性,前者是事实判断,后者是是非判断。两者虽然存在区别,但对新闻媒体来说,都属于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言论”。   新闻或评论的言论如果有致害因素,对公民或公共利益产生危害,就构成行为性言论。行为性言论都是有害的,会酿成危及社会或他人的后果,如果记者对行为言论没有禁忌,肆意报道,就要给客体带来痛苦或不幸。北京某报记者曾报道一起坠楼自杀事件,报道称,该坠楼女子为精神病患者,在家受到哥哥的虐待。新闻发表后,死者家属非常不满,将报社告上法庭。经审理,北京一中院终审判决报社承担侵权责任,要求???公开道歉,赔偿亡者家人精神损失与财产损失。①新闻中“该女子在家受到哥哥的虐待”的言论,对死者家属的名誉造成损害,构成行为言论,产生无法挽回的致害后果。   判定新闻与评论是否适当,能否公开向公众报道,不是依据新闻或评论的言论,而是依据它们的行为。“言者无罪”“不依言治罪”是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在媒体上发表不伤害任何客体的言论都是纯粹的言论,即使包含某些错误,只要没有伤及任何人和客体,都是可以发表和报道的。因为“言语并不构成‘罪体’。它们仅仅栖息在思想里。在大多数场合,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意思,而是通过说话的口气表达意思的。常常相同的一些话语,意思却不同,它们的意思是依据它们和其他事物的联系来确定的。”[1]既然新闻报道中的言论都是同某个事件或事物相联系,一旦加害于某个客体,就成为报道的禁忌。反之,记者没有伤害动机,不把某人的正当权利或公共利益作为挞伐、贬损对象,只要新闻有价值就可以报道。   凡产生侵害后果的言论均被视为行为,这种行为言论包括诽谤、诬陷、煽动、造谣、猥亵或不敬,都不准在媒体上发表。行为言论又有两种,一种是在公共场所发表演说,引诱或鼓动人们破坏公共利益、公共秩序或诋毁他人的名誉,这种形声兼具的行为被媒体报道,自然要伤害某个客体。另一种是在媒体的新闻中发表伤害客体正当利益的言论,直接对客体产生侵害,这种超出纯粹言论范围的言说行为,必然构成某种危害。   通常,遭到社会不满或谴责的新闻与评论,不是因为它的言论,而是这类言论中的行为,这就需要划清“纯粹言论”同“行为言论”的界限。新闻与评论对他人和社会的正当利益没有危害,而且能给人们带来获知信息的好处,就有报道的自由。因为那些批评不良倾向、揭露社会丑陋现象的报道有益于社会和每个公民,任何人都无权阻止和压制。对于行为言论,每个公民都有反对和抵制发表的义务,记者事先要自觉检查本身言论的性质,防止新闻侵害后果的发生。无论记者还是媒体,恶意破坏公共秩序或他人人格的行为是极为罕见的,往往是急于想达到某种揭露的目的,忽视必要的新闻禁忌,才产生了危害的后果。新闻工作是一个活跃在法律边缘上的职业,容易发生侵权是这个高危职业的特点。把握新闻危害的要件,防止新闻的破坏性,是媒体与记者时刻需要警惕的职业意识。   二、记者享有法律豁免权的禁忌   严格说,记者没有法外之权,但有时新闻危害社会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其侵害行为能够得到社会的谅解,司法机构也不会追究其法律责任。这就是特定情境下的记者法律豁免权。1996年6月10日,内蒙古青年呼格吉勒图被错判为强奸犯而执行死刑,早在两个月前即4月20日,内蒙古某家晚报发表了一个整版的通讯《“四?九”女尸案侦破记》,不仅丑化和玷污了呼格的人格,而且神化案件的侦破过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