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国小二年级班级常规的重建郑文富.doc
一個國小二年級班級常規的重建 鄭文富
第一章 緒論
壹、研究動機
教室裡的各種活動是否能夠順利的進行,大多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掌握住學生的動態,維持教室裡的常規。
一年級的國小學生經過一年的訓練以後,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循規蹈矩,能夠遵守老師所訂下的規則,願意參加老師的教學活動,僅有幾位學生教為人頭痛。而一個班級裡,只要出現幾個這樣的學生,就會影響到其他人上課的情緒,使老師疲於奔命於教室的管理。
而國小一年級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狀態的成熟度都很低,初入校園時,生活上有許多還不能適應。在經過一年級老師細心的指導後,一般的學生行為表現已較能夠符合教師的要求。就二年級學生的班級常規方面而論,學生在日常生活習慣與上課秩序應該會與一年級新生有明顯的成長,有參與教學活動意願的人數應該在半數之上,上課搗亂的學生人數應該只限於幾位學生。
研究者初畢業於東部某所師院,現今以代課教師之身分任教於北部某所國民小學。代課期間,任教於該校二年級某班,該班之常規幾乎與一年級新生無異,上課經常無故走動、不舉手發言、無故吵鬧、玩耍、發呆、課堂上時常要求要上廁所等;下課時常奔跑、推擠,學生每天都有人受傷,常常跑保健室;排隊時,隊伍散亂、學生在隊伍中常不知自己該排哪….等。
為了使這班能夠趕快適應學校生活,步入一般二年級應有的常規軌道,本研究即探討在一位毫無經驗的老師帶領之下如何改變一個班級的常規。
貳、研究問題與目的
教室管理的問題常常會使出執教鞭的老師感到挫折,更容易使老師感到倦怠,懷疑自己的專業能力。因此,當教師站在講台上,面對學生,能夠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常規秩序又能夠井然有序,做事也能夠認真負責;遇到學生挫折、衝突、缺少關愛,教師能夠積極給予協助、鼓勵和帶動,進而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教學原理與技巧,從學習動機、學習情境、教材分析、兒童心理需求和同儕互動上,引至生活習慣態度的養成,智能的學習。(鄭玉疊、郭慶發,民83)由此可見,教育除了愛心與耐心,最專業的部分在教師透過各種學習管道,修習相關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學、輔導原理及熟悉各科教材教法、教學技巧….等,引導兒童學習,深入的了解兒童人格,以這些吸收的專業知能綜合運用於班級教學與常規管理之上。
而「教師即研究者」在這幾年來已成為教師在職進修的一種動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教育上的各種問題,加以研究,靠著本身得來的經驗解決、紀錄,而改善自己的教學環境,並促進教學革新。本研究所要探討的是如何使學生能夠趕快步入一般二年級應有的常規,適應學校生活,重建班級上課秩序。就這些問題而言,研究者採取觀察描述導師(也就是研究者本人)在毫無經驗之下,從何吸取教學經驗,進而重建班級的秩序與常規。
叁、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研究者初畢業於東部某大學,畢業後報考代課教師甄試,最後考上北部沿海某國小,此小學為新建校舍,今年為開辦之第三年,學校規模約18班,教師人約30人。家長對於學生在校表現關心程度不一致,但大多數的家長都秉持著支持學校的態度,因此學校義工人數頗多。
本研究之所以選擇此學校之二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學生18人,女學生16人,其考量點有二:
研究者在此班代課兼任導師,每天直接與班級上的學生相處,能掌握學生的個別的差異及其問題,對於班級大環境以至於學生有無改變都能立即發現,並加以紀錄。
研究者兼任導師能夠在一邊教書一邊紀錄,使研究較具有有真實性,更能紀錄下新進教師第一年的甘苦以及經驗吸取的方式。
本研究採取長期的觀察紀錄法,紀錄期間從民國九十年九月至民國九十一年一月,歷時一學期,研究者總和所觀察心得後,參考各類教育研究書籍,再做最後的歸納,其缺點與限制有:
1、在於研究者只一人,可能在某些觀點上面會有闕漏或者是過於主觀。
2、本研究純屬個案,所探討的情境與現象僅限於研究班級師生與情境,不宜對其它班級或學校做過度推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壹、班級常規的定義
班級常規的定義很難界定嗎?所謂的「班級常規」時常跟著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解釋意義。朱文雄(民79)認為教室規則和教室秩序牽涉到教師對學生行為敘述性的期望,就是指學生在教室內日常生活的一種規律,這是學生應該要知道而且共同去遵守。有些教師在開學之初,就和全班學生共同協定一種「班級常規」,簡稱「班規」,協定後訴諸於文字,再印發給學生每人一份,加以講解,務使學生每人都做得到,只要時日稍久,學生對於班級、教室內的一切例行事項,都有一定的規則可尋,學生便會養成習慣,對學生具有規範行為的作用,也能保持教室內的一切秩序,使教學與學生生活正常發展,培養出一種優良的風氣。通常這些班規包含:(張新仁,民88)
服裝儀容方面要整齊得體。
整潔工作能夠自動自發,對自己的打掃區域認真負責。
集會時要迅速、安靜、有秩序。
上、下課期間,行為必須符合班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