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跨越十四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可跨越十四岁.doc

不可跨越十四岁   我曾经说过,每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在十四岁就结束了,后面的日子都在苟延残喘。   只有在童年和少年,每一天都是新的,生活向他们展示了无限的丰富与新鲜。什么都是第一次。第一次见到蚂蚁,第一次遭逢暴雨。上帝仿佛精心安排了每一样事物和孩子们见面的时间和内容。在你没见过蚂蚁的时候,蚂蚁难道不值得你顿足惊喜吗?这个小小的、六足的昆虫忽东忽西地从草地爬过,不知所终。孩子因此得大欢喜,和它说话,并期望它回答。然而它不语,又不知所终。不止蚂蚁,天上的云朵、枝上的鲜花、河里的流水、嘀哒的钟表都不语,按着自己的方式在时间中演化变幻,使孩子们变为诗人,感叹追究。这样的日子多么快乐,让孩子在世界的丰富性里了解自己。当所有的“新”都结束的时候,如同一部精彩的长篇也结束了,这个时间大约在十四岁。   只有少数人能够使这种“新”持续下去,他们握住了上帝的手,使自己不断能看到“新”,保持着儿童拆表那份激动和纯洁,譬如爱因斯坦、毕加索、希梅内斯和李白等等。其他的人则要在十四岁左右纷纷下车,落户到一个不再新鲜、或即使新鲜不再激动的陈旧的世界上,重复、敷衍、周旋,关闭了与上帝交流的门。我说的“与上帝交流”,当然是人与自然遭逢的种种喜悦、人与自己遭逢的种种喜悦。因此你看不到一个四十岁的人鬼鬼祟祟地拆一只马蹄表,也看不到一个五十岁的人趴在地上观察小草的生长。   我宁愿把这种情形分为人生与后人生两个阶段。   在所谓“后人生阶段”即上帝离开了人的阶段。你会看到青少年常常愤怒。所有的神迹都消失了,即所有的新鲜感都结束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生活。这个世界的逻辑是尊卑、顺逆、荣辱、进退。他们被迫接受大量的所谓“知识”,譬如一个字写十遍,譬如用九年的努力去升所谓高中。九年?世界杯才四年,研究生课才三年,抗日战争才八年,而一只叱咤山林的老虎从生到死的寿命才不过十五年。而孩子上了高中又怎么样呢?多数并未怎么样,依然固我。人们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呢?不知道。或许还是罗素说得对,人的寿命太长了,人的许多事情都是为了应付这个寿命而设置的。但挥霍一个孩子的人生总比挥霍一个老人的人生更可惜(不是说寿命,而是说创造力)。但只要提一个问题就足以把人问住:孩子们不上学去做什么?还有一个更简单的问题更令人目瞪口呆:孩子们如果不上学,谁来看他们?   我们明知道自己很愚蠢,但还是愚蠢。   而上帝向我们所作的手势,譬如柔软的草芽竟从硬土里钻了出来,刺槐无休止地放出香味,旋律、和谐饱满令人心驰神往的旋律,色彩和线条对我们的诱惑,在十四岁之后,我们大多视而不见了。   因此,我们应该来听听孩子们的话。   一方面,我们这些“后人生”的人期待“人生”的人把他们的喜悦传达过来,仿佛为板结的土地浇一瓢清水。孩子们离上帝最近,他们是人生喜宴的富有的老饕,即使带一些残羹也令我们惊喜,让我们这些早就不拆表的麻木的人发现快乐即拆表的快乐。   另一方面,孩子作为独立的人实在应该获得表达的立场。我一直认为,孩子除了基因的受者之外,实在是与你绝不相同的人。你是教育者么?教育孩子的何止是父母与老师,蓝天白云、痛楚欢欣、电视书籍、挫折困顿对他们的教育岂不更大?你是抚养者么?无论从资源的角度还是从保障的角度,孩子的抚养者是全社会而不止于父母。如果从对孩子的贡献而言,比父母排名更前的应该是弗莱明与爱迪生,难道青霉素与电视机比给孩子喂饭的作用更小么?但我们在教育以及抚养的诸环节中,的确是最大的责任者,有时这种责任使我们感到喘不过气了。同时我们是最爱自己孩子的人。这种爱与责任常常使家长恍惚,恍惚到忘记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以及有他们自己独立的思想。我有时觉得,父母和收藏家多么相似,据有珍品,观察市道。但孩子――虽然你可以把他们想像成和氏璧――并不在乎你的品鉴与把玩,他们不是辽白瓷双耳海马,也不是黄花梨木高几,他们是另一个人。我们的错误在于:由于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爱,就要求孩子必须比我们强;由于我们提供了基因(所谓血缘关系)就不允许孩子站在与我们不同的立场。事实上,人,这个称号远远高于基因、责任或资源之上,意味着他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选择的全部自由。因此我们在潜意识里对承认孩子也是“人”这一点感到痛苦。人们宁愿在儿子们满脸胡髭豪饮的时候,或女儿们怀抱婴儿换尿布的时候,恍然自语:孩子们长大成人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云云。   实际上,这很庸俗。如果允许我说得刻薄一些,这里面透着一些交换。用爱交换孩子的恭顺,用呕心沥血交换孩子的与众不同。在父母的爱与责任中,不能不说无私,但真正的无私是不求回报的,包括望子成龙这么一种崇高纯洁的回报。你知道“望子成龙”这四个字有多么沉痛,它戕害了孩子的多少天真与乐趣,使他们多么畏葸,多么麻木,多么战战兢兢。而这种无私的爱的份额膨胀到把孩子的独立人格挤瘪的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