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历史理性的觉醒.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儒家历史理性的觉醒.doc

先秦儒家历史理性的觉醒    [摘 要] 在古代中国的诸种理性中,历史理性居于主导地位,它起源于西周初年对天的怀疑和民心的发现,表现为对历史变化及其恒常根据之关系的理性思考。先秦儒家发扬光大了这一传统,认为历史变化有常规可寻,变与常是统一的。他们还提出天人合一、古今一体、性习相待的观点,在历史的推动力量、历史的演进样式以及历史的内在根据等方面,拓展了历史理性的领域。在他们看来,变与常的统一是历史的本质,也是历史运动的原因。这与古代希腊的实质主义传统有着根本的区别。    [关键词]先秦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历史理性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7)04-0096-06      一、弁言      理性(reason)指合乎规则和道理的思想,又指事物自身的规则和道理。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过程。作为著述的历史要成为理性的,首先必须是人类自己的,是人文的,而非神性的。历史又是变化的,是诸多殊相的呈现,历史要成为理性的,就必定是有规则或有道理的,就必定是有共相的,而规则、道理或共相则是恒常的。历史有了这些恒常的东西,才能被合乎理性地思考,于是,历史也就成为变与常相统一的了。以上这两点是历史之成为理性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条件。   历史可以被合乎理性地思考,这固然可以说已经踏上了通往历史理性的发展道路,但还不足以说明历史理性的最终实现。道理很清楚,历史如果被抽象地思考,就成了静止不动的,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或曰反历史的。抽象也是理性活动。可是这样的理性思考是不会使历史理性实现的。只有在辩证的思考中历史变化才会展现出其内在的真实根据,如此,历史理性才会实现。(当然,即使这样的历史理性也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究竟是历史的理性,还是理性的历史。)   古代希腊拥有丰富的历史著述,从中可以看出,历史是人文的,既是人类的思考和行为的过程,又是这个过程的记录;不过,古代希腊的主流哲学具有实质主义(substantialism)的特点,认为历史是变化莫测的,没有恒常的规则存在,因而无法为思想所把握,不会形成确定的知识。[1] (P78-79、80-84)   古代中国则不同,殷周之际即出现了历史理性的曙光。武王伐纣,强大的殷商被臣属的周邦灭亡。面对这个历史变局,时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周公是杰出的代表。在他看来,殷周递嬗,是天命变革的结果,而天命归属是由民心决定的,在天人关系中,人变成决定的力量。这样的历史观念已经是人文主义的了。周公还多次指出,相对于殷纣王迷信的天命不变来,天命是无常的,它的变化决定了朝代的更替;不过,天命虽然变化,却总是以人心为依据的,因而又总是可以把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天命又是有常的。天命无常又有常,反映了周人对历史的变与常、殊相与共相之统一关系的最初觉醒。由此可见,周公的思想已经属于历史理性的范畴了。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周公以为人心能够决定历史,这说明他对于历史的客观必然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显现了最初的理性的天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统一趋势日见明朗,世道人心与古代大异其趣,政治策略更加倾向于求富和图强。面对复杂、务实的形势,对历史的理性思考也出现了急遽发展和分化的趋势。突出的表现是,西周初年天人合一的历史理性遭到怀疑,历史理性和道德理性发生背离,历史理性与自然理性的比附也越来越流行。在这种情势下,传统的历史理性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可能?如有,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挑战?儒家学者结合时代的需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以周公为代表的传统的历史理性有所继承、有所发展,特别是在变与常、天与人、古与今、性与习这几种重要关系上,展开了辩证的探讨,为后来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本文将通过对先秦儒家三大师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资料的梳理,初步揭示儒家历史理性发展的内在理路及特点,以请方家指正。      二、历史中的变与常      我们知道,周公对天命无常与有常相统一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历史理性的意义,但还处在传统宗教和道德理性的襁褓中,因而是稚嫩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情况则发生了较大变化。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承认历史变化,他的历史思想具有变常统一的倾向。《论语》记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 (P39) 夏商周三代更迭,说明历史是变化的,在这种变化中有没有常规可寻?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因袭和损益,后代因袭前代的礼制而有所损益,三代莫不如此。这是一层意思。还有一层,就是这种常规本身又有变与常的分别:所谓损益,是说变化的;所谓因,即因袭,是说不变的。损益和因袭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这说明,在孔子思想中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