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军事思想及与兵家之比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儒家军事思想及与兵家之比较.pdf

青海社会科学 2011 年第 6 期 先秦儒家军事思想及与兵家之比较 韩红宇 雷国红 摘 要:本文着重阐述儒家军事思想的具体内容,并针对儒家军事思想与兵家的差异,以《孙子》为 例对二者进行比较。文章认为先秦儒家军事思想具有非战的立场、民本的主张、礼乐的精神和完备的制 度,与先秦兵家相比二者既有许多不同之处,也有相似相近的地方,其结果一方面造成了春秋战国乱世中 兵家实用主义的兴盛,也孕育了秦汉魏晋兵儒合流以后中国独特的军事文化与思想。 关键词:儒家军事内容兵家比较 中图分类号: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1--2338(2011)06--0203--03 作者简介:韩红宇,男,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 雷国红,女,重庆三峡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 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开始萌芽,至西汉武帝 罢础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世 代相袭,流传不衰。作为一种学说,儒学思想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 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当然对战争的影响也不例外。尽管儒家文化起初极少直接涉及军事 术语,更少赞同杀伐攻占之事,但其思想依旧在中国古代兵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先秦儒家军事思想的内容 (一)非战立场。儒家思想中非战立场和厌战、反战色彩极为浓厚。孔子厌恶谈及战争,卫灵 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对曰:‘姐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论语 .卫灵公})孟子也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隅踊膏诲,民乃作患。 方命虐民,饮食者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孟子·梁惠王下})苟子思想虽已涉及具体的军事理 论,但也和孔、孟一样,极力主张避免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他对齐桓公动用军事手段达到个人目的 的行为深表蔑视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呼五伯,……外事则诈都袭苔,并国三十五,其事 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固蜀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苟子·仲尼})并进而指出专恃武力将带 来严重恶果非贵我名声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势,故民虽有离心,不敢有衅虑。若是, 则戎甲俞众,奉养必费,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也。((萄子·议兵们可见, 先秦儒家在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指引之下,从民本主义思想出发,充分肯定了人 的生存价值,强调尊重人性,认为战争是对人性的践踏和对仁的破坏。因此,非战立场成了先秦 儒家军事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二)民本主张。儒家思想极为重视政治对军事的影响和作用。在他们看来军事只是一种手段, 政治才是最终目的,军事行动必须绝对服务于政治目的。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 为政}),坚决反对杀戮,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 203 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巳而去,于 斯兰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不立。((论语·颜渊)可见,孔子主张以德服人的政胜之道,将民心置于首位,肯定了政治的主导 地位。孟子也充分认识到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基于民为贵,社理次之,君为轻的民本精 神,他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的真知灼见。他主张修明政治,行 仁义之师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 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意即只要施行真正的仁政,使民心 归顺,在军事上就会所向元敌。孟子把战争的胜负归结为政治上的得失,并一再强调政通人和,赢得 民心。苟子则在孔孟仁的思想前提下,进一步强调了礼制和礼教,主张修礼,提倡附民爱 下。上不隆礼则兵弱。((苟子·富国))礼修而士服,政平则民安。((苟子·议兵)若不隆礼, 则地虽广,权必轻,人虽众,兵必弱((苟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