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河马培之外科学术思想探析.doc
孟河马培之外科学术思想探析
【摘要】 马培之是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精于外科,师其祖父孟河名医马省三,又旁收费伯雄、王九峰之经验,融会贯通而又师古不泥,并不断创新;主张内外兼重,其刀针娴熟、脉理精湛;马培之的外 科学 术思想对 现代 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孟河医派;马培之;学术思想
Abstract: Ma PEizhi Ma Shengsan and FEI Boxiong,edicine is still the guidance on the modern clinical experience.
Key ic thoughts
马培之(公元1820年至1903年),字文植,晚号退叟,武进孟河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祖上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13岁随其祖父马省三习医,后又得益于名医费伯雄、王九峰,其医术闻名江南,1880年应诏进京为慈禧治疾,疗效显著,赐御笔匾额“务存精要”,而名扬天下,成为马家造诣最深、操技最精、影响最大的一代名医。马培之擅长外科,推崇王氏全生派,著有《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亦即《外科全生集》)、《医略存真》、《外科传薪集》、《外科集腋》等外科著作,其对内科、喉科也有很深的造诣。本文试通过其存世外科著作的研究,对其外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作一探析。
1 博采众长,师古不泥
马培之推崇王洪绪全生派,认为“是书务审病因,而辨章阴阳强弱,不失累黍,故世推为善本。” [1]但马培之师古而不泥,通过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于书中有效的证治方法,极力推崇,评价为“此治法极是”,同时也指出了书中一些理论上的谬误和证治方面的不当,并提出了自己的治疡方面的心得,较大地提升了原著的学术价值。如马培之认为外证阴阳的识别,“全在察脉观色观形”,并要辨体质,参年运,不能拘于红白之色。疮疡破溃,补早则留住邪毒。阳和汤能温散血中寒邪,果系阴寒凝结,服之或可消散。如伏热郁火之症,皮色虽白,误投之是速其溃烂。麻黄于阴疽未溃可用,已溃以后,断不可重开腠理而耗其正气。至于刀针,乃“疡科之首务”,不能一概禁之,用好刀针,则要视病情、部位而定。所论皆以外科当明脉理为思想基础,故平正不颇。全书马氏共评述113条,并附秘方8则,马培之根据中医理论和自己的实践心得,对王氏三代家传经验作出有益的鉴别,既忠于原书,又有自己的观点及创新。
对于正宗派托补之法,马氏则认为古人之立言立方,乃当时之气运,以施其 治疗 ,非拘补托也。当今医家不能拘泥于古人之成方,否则“犹胶柱鼓瑟,鲜能合其节奏者矣”。
马培之还善于收集前贤及民间的验方、单方,并整理成书。仅《外科传薪集》一册就有219方,而《青囊秘传》中有方1151方,其中包括丸、散、膏、丹等多种剂型[1]。他对丸、散、膏、丹都以亲手制作,不少外科成方,通过他的临床反复使用,有了更好的药物组合和配制方法,同时还创造了很多效方。
2 内外兼重,融会贯通
疮疡之生,概由六淫伤于外,七情扰于中,气血阻滞经脉,隧道为之壅塞,所以无论恶候危症,还是疥癣小患,无一不由内而达于外,故痈疽可以内散,破溃之后亦以内收。其实质是尊奉《内经》之旨,视人体内外为统一之体。他在《先大父省三公论症十六则》中提到其祖父马省三对外证预后脉象的变化:“大症腐脱新生时最易变动,如脉来时大时小,为元气不续。饮食较常两倍,为胃火薰灼,后必有变。此二端伏于隐微,非细心不觉也,待至变时,则不及矣。” [2]他认为世人皆轻视外科,其实外科难于内科,除在诊断、刀针手法上需要真传外,尚要有深厚的内科基础,“用药非精熟《灵》、《素》不可,按脉诊症,平章阴阳,无以应手辄效”。 [1]在对《外科全生集》的评注中,多数是有关药、方的应用和药物的炮制。而且马氏用药,多为简廉,如《清代七百名人传》说:“文植为人治疾,用剂不取贵重品。豪侈者心不慊,辄訾为果子药,顾其效常如神。” [5]马培之正是以精湛的内科功底及娴熟的外科技艺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3 外科辨证,务求全面
马培之主张外科辨证时不仅要观察疮疡的外在表现,如部位、颜色、大小、性质、变化等,还要考虑到天时、年运、方土、禀赋、嗜好、性情等因素,细审病在气在血,入经入络,属脏属腑。他注重“病无常病,药无常方,当观岁运主气、客气之变迁,临证时细心体察。”简而言之,就是重视《内经》奠定的整体观念。马培之认为“看病辨证,全凭眼力;而内服外敷,又在药力。” [3]讲究眼力,就是要深入剖析病情,观疮疡颜色,辨其阴阳,抓住疾病症结所在。其门人范凤源评价为“能博览旁稽,深求实学,得前贤真髓,并从天时寒暑,土气燥湿,禀赋清浊,嗜好偏异,体质偏阴偏阳,病肇何时,受于何地,发于何因,在气在血,属脏属腑,舌苔可辨,脉理可参,一一切按而密勘之,庶克有济。” [4]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