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体与精神分裂主义.doc
文体与精神分裂主义
眼下,一个学者不写理论专著,去写一些接近文学的感性文字,是不可能被学术体制接受的。他既不可能拿到职称也肯定争不到研究项目资金,只能被视作不务正业或者穷途末路的自弃。同样,一个作家不写正宗的、或者“纯”的文学,而写一些接近理论的智性文字,也是不大能被文艺体制接受的。他会被同行疑惑,被文艺爱好者拒绝,在很多时候被视为越俎代疱的狂妄,或者是江郎才尽的敷衍。
现代体制所要求的文化生产,是一种专业化分工的生产,而且在一种流行的误解之下,专业化一开始就订制了人们各自必须遵从的生活方式与意识方式。事情似乎是这样:学者是不需要关切感觉的,不需要积累和启用个人经验,其郁闷、欣喜、愤怒、感动一类日常情绪反应,虽然真实地发生在每一天,却不宜在学术过程被问题化和课题化,而且是对治学生涯的危险干扰,必须全力排除。他只需要从书本到书本地忙碌下去就够了,哪怕一本本不知所云的学舌,也是他从业的心血成果。同时,作家是不需要投入思想的,不需要拓展社会人文知识视野,鸡零狗碎,家长里短,男盗女娼,道听途说,似已构成了自足的文学乐园,才艺的高下充其量只体现于通晓或奇诡的手法选择。作家成了一批最有权利厌学、无知、浅见、弱智以及胡言乱语的文化人,专业经销小趣味。至于追问笔下故事是如何被一种心理定规所滤取和加工,这些故事是否承担着价值意义的探险,是否回应了人心世道中紧迫而重大的精神难题,只能让很多作家打出疲惫的哈欠。
这是一种文体分隔主义,差不多就是精神分裂主义。一个人,本来是心脑合一的,是感性与智性兼备的有机生命体,其日常的意识与言说,无不夹叙夹议和情理交错,具有跨文体和多文体的特征。如果不是神经病,没有任何人会成天操一口理论或者操一嘴文学,把他人吓得目瞪口呆落荒而逃。在工业化时代以前,在人类心智发育的一个漫长历史阶段里,这种日常的意识与言说,直接产生着文献,因此文、史、哲等等多位一体,几乎是最正常和最自然的文本表达。不仅从先秦到盛唐的一流中国先贤大多具有这样的全能风格,从古希腊哲学到《圣经》与《古兰经》,西方诸多奠基性的文化经典也不例外。没有人会对这种表达感到不习惯。事情只是到后来才发生变化。随着儒学在中国颓败和宗教在欧洲坍塌,文化生产大规模重组,并适应着现代教育科层分明的需要,渐次纳入了仿工业的专业化体制:理论与文学开始分家了,甚至小说与散文也开始分家了,甚至议论性的杂文与叙事性的散文也开始分家了。尽管有托尔斯泰、尼采、雨果、鲁迅、罗兰?巴特等人,仍然表现出对文体分隔的不适与谋反,仍有一种常人式的亦即上帝式的表达欲望,但就大多数而言,文化人只能各就其位和各安其职,专业定位日益与自己的生存常态告别。偶有越位的文体客串,也多是业余兴趣,不足为训,无关宏旨,写出最像理论的理论,写出最像文学的文学,才是大家更为惦记的目标。
这有什么不好吗?在一定的条件下,专业化分工可以使人们的术业有专攻,各求其长,各用其长,资源优化配置,写作更加职业化与技术化,知识的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相关人力培训也更有效率。同时,专业化写作并不强求专业化阅读,读者们完全可以上午读理论,下午读文学,一天之内频繁跑场与换道,用杂食性的精神菜单,在各种特色产品中博采众家然后自融一炉。欧洲十六世纪以后的人文兴盛,就呈现这样一种百体俱兴、百体俱精以及相得益彰的局面,使我们毫无理由对文体分隔过于担心,而且足以对这一趋势的前景仍然充满期待。问题在于,文体是心智的外化形式,形式是可以反过来制约内容的。当文体不仅仅是一种表达的方便,而是在一种体制化的利益强制之下,构成了对意识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逆向规定,到了这一步,写作者的精神残疾就可能出现了,文化生产就可能不受其益反受其害了――这正像分类竞技的现代体育造出了很多畸形可怕的肉块,离健康其实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智性/感性的有机互动关系被割裂。人们或是认为理性比感性更“高级”,从笛卡尔、莱布尼兹、康德以及列宁那里继承对感觉的怀疑;或是认为感性比理性更“本质”,从尼采的“酒神”说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那里继承对理智的蔑视。还是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不光是一种文体,它构成了学者们获得感觉能力的无形障碍,其实也是创造优质理论的障碍,哪怕他们笔下可以偶得一些漂亮的文学化修辞――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太难。文学也不光是一种文体了,它同样构成了作家们获得智识能力的无形障碍,其实也是创造优质文学的障碍,哪怕他们笔下可以搬弄几个深奥的理论化词藻――做到这一点同样不是太难。人类的理智与感觉终于被不同文体分头管理,被学者与作家分头管理。而管理者们在日益职业化与技术化的竞争压力之下,画地为牢,自我囚禁,单性繁殖,自我复制,直至陷入精神枯竭和绝育的境地。他们心智空空却自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言词滔滔却总是对当下重大的精神逼问视而不见或者避实就虚。他们使出版
文档评论(0)